ID: 23973938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保卫黄河(选段)》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386741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五,课件,教学设计,课堂,保卫黄河(选段),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经典名曲(二)》第1课时《保卫黄河》 【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是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经典名曲(二)》第1课时唱歌课。《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冼星海在延安听到诗人光未然朗诵的《黄河吟》后,激发了强烈的创作灵感,仅用六天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1939年4月13日,《保卫黄河》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章由抗敌演剧三队在陕北公学举行的延安第一次音乐大会上首次正式演出。其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运用复调中“卡农”的手法,旋律多重复模进,营造出“此起彼伏、万马奔腾”的气势,生动地刻画了游击健儿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歌曲采用卡农手法,各个声部依次进入,形成此起彼伏的旋律,生动展现出抗日力量不断壮大、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感受歌曲激昂奋进的情绪、明快有力的节奏以及宏大磅礴的气势,体会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用坚定有力、富有激情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并掌握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展现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尝试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改变节奏、加入和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其气势,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流畅地演唱歌曲。 2.理解并掌握轮唱这一演唱形式,感受轮唱在表现歌曲情感和营造音乐氛围上的独特作用,能够较好地完成二声部或三声部轮唱。 (二)教学难点 1.唱出歌曲中蕴含的坚定、豪迈的情感,把握好力度和速度的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抗日军民的英雄形象。 2.在轮唱过程中,各声部之间做到节奏统一、音色和谐、声部均衡,避免出现节奏混乱和声音失衡的情况 。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频(播放黄河波涛汹涌的声音)。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几位同学回答)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没错,这就是黄河的声音。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奔腾不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象征。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一首和黄河有关的歌曲———《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保卫祖国、保卫黄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首歌曲中蕴含的强大力量吧! 书写板书《保卫黄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