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4161

9《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教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317303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是如何串起传主人生中的多个重要阶段,展现其不凡经历和可贵品格的。 2.引导学生学习在概括叙述中穿插语言、环境、场景描写,用众多生动画面刻画鲜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品味平实深沉,有浓厚抒情意味的语言。 【拓展资源】 《钱三强传》《把美术立起来》《梦中“奇稻”》 【课型及课时建议】 组文阅读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文自主阅读 活动一:引导学生完成“星轨拼图”———绘制南仁东人生坐标图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关注时间变化,按时间轴排序,梳理关键事件。 (一)提问教师引导并明确。 1.文中多次提到年份和传主年龄,有什么作用? (1)按时间顺序,清晰串联南仁东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主持FAST的关键节点,展现工程从构想都建成的漫长艰辛。 (2)通过年龄变化,展现他在少年立志、盛年立项、晚年攻坚的贡献:从50多岁开启规划,到72岁病逝,用生命最后两年铸成“天眼”,深刻表现他为科学事业燃尽一生的精神,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2.从“看星星”的往事写起,并多处语此呼应,找出相关语句说明其作用。 (1)开篇以对星空的感悟引入,营造出神秘而充满想象的氛围,为后文南仁东与星空的不解之缘埋下伏笔,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介绍南仁东的出生及少年经历,通过看星星、提问等细节,展现其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与标题呼应,暗示其一生与星空的密切关联。 (3)儿时记忆的重现,暗示其对星空的热爱从未改变,为下文投身大射电望远镜事业做铺垫。 (4)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再次点题,将南仁东的个人经历与精神品质升华为一种象征,他如同星辰,激励后来者不断探索。 活动二:引导学生完成星辉定格———捕捉南仁东灵魂之光 学生自主解析“星光波段”(从细节描写入手解读人物品格)。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文中至少3处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环境),仔细研读,小组分享交流。 2.教师提供分享参考句式及参考示例。 参考句式:第 段有这样一处细节“ ”, (简要分析),从中我看到了南仁东的 (品格)在星空中熠熠闪耀。 参考示例:第22段有这样一处细节“那些日子,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头发都是竖着的。” 这是特写镜头,肖像描写,通过学生的语言侧面表现南仁东不顾自己的外在形象,一心扑在事业上。从中我看到南仁东的敬业精神在星空中熠熠闪耀。 学生在小组、班级分享交流,教师点评引导。 活动三:引导学生完成星语破译———品读传记的两种叙述语言 学生对比“恒星光谱”(从作者语言风格入手把握传记传情达意的方式)。 1.学生跳读课文,勾画文中的平实笔调叙述和抒情笔调叙述两类语句,体会二者不同的表达效果。 2.学生在组内、班内分享交流比读体验,教师结合文本内容点评引导。 (1)平实叙述———主要体现在对南仁东生平事迹的客观描述上。例如: 推动中国参与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南仁东从推动中国参与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到力主中国自主建造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从选址、论证,到设计、建设,身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他,事事亲力亲为,一干就是22年。 (2)抒情笔调--体现在对南仁东精神品质的赞美和情感表达上。例如: 对“天眼”的深情对视: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最后雨点般敲打在那伟大的镜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金属般的绝响,人们看见了吗?听见了吗?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见了,高原的天穹看见了,广袤的宇宙听见了! (二)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写法妙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综合运用平实笔调和抒情笔调刻画人物的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学生作答,教师点拨引导后明确: 平实的叙事笔调和抒情的叙事笔调有机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