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4913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10-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5218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两宋,政治,军事,教学课件,32张
  • cover
(课件网) 陈桥黄袍加,借酒释甲 澶渊之盟,改赠为纳 华篇难掩,耻落贺兰山下 建炎南渡,过河成遗话 风雨晦冥,莫须有罪罚 敢忘尸谏,屈和于金下 南海之崖,腥浪如麻 ———《百代成史》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祖宗之法偃武修文偏安而终) 一、防弊之政———立祖宗之法集权固天下 二、新弊渐生———守祖宗之法贫弱危天下 三、解弊之法———改祖宗之法变法救天下 四、循弊偏安———遵祖宗之法求和失天下 目录   国别 开国皇帝 原官爵     五代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 威 邺都留守         十国           南楚 马 殷 武安节度使 吴越 钱 镠 镇海节度使 前蜀 王 建 西川节度使 南吴 杨 渭 淮南节度使 燕 刘守光 卢龙节度使 南汉 刘 岩 清海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闽 王延钧 威武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西川节度使 南唐 李 升 镇海节度使 一、防弊之政———立祖宗之法集权固天下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在? ———(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11页 普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此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防弊之政———立祖宗之法集权固天下 前代之弊 防弊之政 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分化事权集权君主 抑制武将崇文抑武 节镇太重 君弱臣强 武将势大 前代之弊:节镇太重 一、防弊之政———立祖宗之法集权固天下 防弊之政: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纵向集权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行政 (削实权) 军政 (收精兵) 财政 (制钱谷) 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 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地方部队定期更驻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横向分权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安抚司(帅司) 转运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知州(或知府等) 通判 知县(或县令) 前代之弊:君弱臣强 一、防弊之政———立祖宗之法集权固天下 防弊之政:分化事权集权君主 皇 帝 三司 枢密院 财政 中书门下 (政事堂) 三司使 御前会议 台谏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枢密使 (执政) 枢密副使 (执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行政 军政 监察 二府三司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分化事权,相互制约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决策 门下省 审议 执行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 帝 三司 枢密院 财政 中书门下 (政事堂) 三司使 御前会议 台谏 同平章事 (宰相) 参知政事 (执政) 枢密副使 (执政) 枢密使 (执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行政 军政 监察 二府三司 三省六部 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比较 唐:程序分权(决策,审议,执行):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 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权力分割过细,行政效率低下。 一、防弊之政———立祖宗之法集权固天下 一、防弊之政———立祖宗之法集权固天下 前代之弊:武将势大 防弊之政:抑制武将崇文抑武 宋太宗在位21年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人。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宋名臣职位表(部分) 时期 姓名 出身 职位 仁宗 范仲淹 科举 参知政事 仁宗 欧阳修 科举 副枢密使 仁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