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新变化; 辽(916-1125)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金 建立 金灭北宋 宋金 和议 蒙古政权建立 元朝 建立 元灭南宋 元朝统一 元朝灭亡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6) 元朝(1271-1368) 金(1115-1234) 西夏(1038-1227) 金 灭辽 蒙古灭西夏 蒙古灭金 916年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115年 1127年 1141年 1206年 1271年 1276年 1279年 1368年 1125年 1227年 1234年 北宋建立 元朝灭亡 契丹建国 南宋建立 蒙古(1206-1271)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时空坐标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 南宋与金、西夏并立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北宋形势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 中原和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局部统一。 改革使政权强大起来, 为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周世宗改革 柴荣(921-959) 赵匡胤(927-976) 后周禁军统帅 阅读课本P52页内容,梳理北宋建立的基本概况。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事件: 统一: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北宋形势图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太祖 (927—976)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明刘俊《雪夜访普图》(局部) 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雪夜拜访 大臣赵普的故事。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政治 经济 军事 结合材料,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存在的问题,赵普给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地方收权 为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分化权力 中央 路 县 提举常平司(仓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转运司(漕司) 安抚司(帅司) 通判 知州(或知府等) 州府军监 知县(或县令) 互不统属,直属中央,彼此制约,削弱了地方长官的职权 负责军政 负责财政 司法狱讼 文官担任 彼此制约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分化中央机构 在中央,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