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75750

跨学科实践活动 第1课时 了解碳中和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五·四学制)(沪科版)

日期:2025-10-0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826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跨学科,八年级,学制,化学,一册,2025-2026
  • cover
跨学科实践活动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第1课时 了解碳中和 教学设计) 一 、活动设计思路 本跨学科实践活动是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开展的。本项目既涵盖了化学学科的“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学科大概念及核心知识,也关联了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二氧化碳的制取”,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元素观、变化观、守恒观等化学观念,促进“系统思维与模型”“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大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本项目是针对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而设计的,属于化学与环境领域的行动改进类实践活动,以碳元素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与转化,融合生物学、地理、物理和化学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在面对个人生活需要、国家发展、人类发展与低碳要求的两难问题时,发展科学、技术、工程融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国际化视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涉及了政治和历史学科。 最终项目落实到日常教育中,设计制作二氧化碳储存或转化简易模型装置,宣传低碳节能行动,涉及美术和艺术设计、实验设计学科。在教学手段上应用智能实验仪器和信息化教学平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实践性 。通常由导引课、探究课、展示课组成,导引课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主题,组建团队,指导学生制订详细的项目规划,包括目标,时间表、任务分配,同时根据项目需求,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项目主题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学习和探索;探究课则是要解决本项目的关键问题,学生需要自行寻找资源和方法,评估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来源培养批判思维,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展示课是提供一个平台展示项目成果,展示在这个项目中所学到的各种技能,包括技术技能、研究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也是学生获取反馈的重要途径,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促进个人成长和成就专业发展梦想。 二 、活动规划 活动主题: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课时数:4课时 活动分析 在本跨学科实践活动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具备了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以及形成了物质循环守恒的观念。 在本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核心任务“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的驱动下,通过利用常见材料与试剂制作二氧化碳储存或转化简易模拟装置为行动点,从而从个人、国家、国际不同层面系统设计“低碳行动方案”,落实到操作层面,设计一款“碳中和游戏棋”,趣味性和宣传性更强。 (续表) 活动规划 本跨学科实践活动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计算班级一 日碳排放量,探源二氧化碳,设计班级碳中和措施实现零碳方案。 从宏观角度进行碳排放计算,落实维护环境安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展开人类碳排放以及产生温室效应过程的探讨,接着进一步探究碳排放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得出减碳、零碳的重要性,设计实现减碳、零碳方案。 为达到以上要求,本案例设置了“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碳循环追踪”“班级一日碳排放计算”“二氧化碳储存或转化模拟装置”“设计低碳行动方案”“碳中和游戏棋的设计”等多个活动。 活动目标 1 . 通过知道碳排放的来源和掌握碳排放计算方法,理解碳中和的概念和意义,从而设计校园低碳行动方案,初步运用比较、分析、计算、归纳等方法来认识事物。 2 . 通过构建二氧化碳相关物质转换关系,从而设计二氧化碳储存和捕捉方案,并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不断改进装置达到最佳捕捉效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