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亲情是一株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然而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会点去重新审视父亲时,才真正读懂他那颗深沉而柔软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朱自清的《背影》,一同感受这一熟悉而又陌生、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沉情感吧。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5 第一课时 背 影 学习目标 01 必备知识 02 必记字词 03 初读课文 04 精读课文 05 课堂小结 06 教学目录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01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02 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03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 必备知识 /走近作者 1917年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他的父亲朱鸿钧被解职,生活困顿。朱自清从北京赶赴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同到南京后,父亲送朱自清到浦口火车站坐车,《背影》记载的便是他们在浦口火车站分别时的情景。 必备知识 /创作背景 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后,曾在杭州、扬州、台州、北京等地任教,与父亲产生了一些隔阂。 1925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父亲的信,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经典散文。 必备知识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文学常识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散文专指表现作者情思的叙事、抒情散文。 散文的取材广泛,包容大千世界,表现人生百态。 散文的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散 文 必备知识 /文学常识 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实情感,而其形式的自由,便于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抒发情感。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 散 文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蹒跚( ) 琐屑( ) 迂腐( ) 颓唐( ) 举箸( ) 交卸( ) 赋闲( ) 簌簌( ) 踌躇( ) 惦记( ) xiè fù sù chóu chú pán shān diàn suǒ xiè yū tuí zhù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差 ( )差错 ( )差事 丧 ( )差等 ( )奔丧 ( )丧失 藉 ( )狼藉 ( )慰藉 ( )参差 chā chāi chà cī sānɡ sànɡ jí jiè 必记字词 /词义理解 乱七八糟的样子。 狼藉 纷纷落下的样子。 簌簌 凄惨暗淡,不景气。 惨淡 这里指失业在家。 赋闲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迂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 必记字词 /词义理解 衰颓败落。 颓唐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触目伤怀 感情积聚在心里。 情郁其中 细小而繁杂(的事)。 琐屑 与世长辞,一去不返。这是对死的委婉说法。 大去 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不能自已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捕捉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 1.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1)开篇点题,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一部分 (2-6)叙述“我”跟父亲回家奔丧的有关情节,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二部分 (7)写别后思念,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