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0396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含解析)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117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散文
  • cover
八年级上册文学类散文阅读理解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等 雨 刘志坚 ①故乡的春天十年九旱。苦等一场雨的滋润,是农人及其子孙镌刻在骨血里的记忆。 ②那年惊蛰①后的某天,祖父的烟锅不知第几次磕在磨刀石上时,我依旧木然地坐在门槛上,数着破门楼瓦楞间的枯草,听西北风卷着沙粒打在窗上,像谁在揉搓干燥的牛皮纸。 ③“井绳又放下去一圈了。”祖父直起腰,只拍打了下裤腿,就扬起呛人的黄尘。他说的井,是祖辈留下的老井,绞水辘转上缠绕的数十圈细钢丝绳,像刻着的年轮。我探头望向井内,水面已缩成一枚模糊的银币。 ④祖父翻着黄历,枯枝似的手指在已经翻过去好多天的“雨水”二字上来回摩挲,似要搓出水汽来。他的烟锅里早没了火星,却仍然习惯性地嗫着,两腮凹成干涸的河床。 ⑤于是,我开始梦见雨。有时是雨打水桶的叮咚声,有时是祖母舀水洗菜的哗啦声,还有雨后我在小河里水的呼隆声……梦醒后,却看到连最耐旱的芨芨草,都蜷成了铁灰色。 ⑥二月末的某个黄昏,天空忽然堆起黑压压的、乱絮般的云,老狗对着云层狂吠,祖父让我把过年剩下的摔炮,摆成祈雨的“十”字,然后,全家人默立祈祷。可是,黑云却像挤不出水的棉絮,渐渐被西风撕成一缕缕残烟,遁于无形。 ⑦祖父决定用艾草熏井,青烟顺着井壁螺旋下沉,在井底聚成晃悠的雾团。他教我往井里扔过年包在饺子里的一分钱硬币,说龙王爷爱听金属撞水的清响。五枚硬币激起五圈小小的涟漪,水面却固执地缩在井底的凹处。井底那只公用汲水的、敞口向上的土陶罐,却始终没等来一滴坠落的甘霖。 ⑧又过去了十天,祖父第三次带我去划锄麦田。他说“锄头底下有水,旱时可保墒情②”,可再怎么划锄,麦田依旧像他的手一般皴裂③。祖父弯腰抓把土,暗灰色的土从指缝漏下,在阳光下织成细密的纱。“得去龙王庙供盏长明灯了。”祖父叹口气,一句话便丢进了风里。 ⑨供灯那天,我手捧盛着各家凑来的半碗花生油的粗陶碗,看祖母用棉线搓灯芯。破庙檐下的铜铃早没了“舌头”,糟朽的匾额后面露出燕子的旧巢。祖父跪拜时,脊梁骨隔着棉袄仍凸起锐利的棱角,像极了田间龟裂的纹路。长明灯颤巍巍亮起时,风突然转了向,带着潮湿的腥气。 ⑩当天夜里,我听见屋顶有细碎的声响。我抄起手电筒冲出屋门,光柱里千万条银线正刺穿浓稠的黑暗。雨滴最初砸在小院已被夯实的泥地上,腾起的土腥味直冲鼻腔,涩涩的,好闻。接着,是雨打屋瓦击缶般的脆响。然后,整个村庄都陷进了绵密的沙沙声里。祖父蹀躞④的身影在雨幕中模糊成水墨,祖母捧着泥盆的手在颤抖,我在雨中贪婪地张开嘴,尝到的是铁锈味儿的清凉。 石砌的井台终于泛起亮光,水面慢慢上涨,漫过井底朝上敞口的陶罐,淹没了祖辈凿井时镌刻的记号。祖父点燃了烟锅,雨线在烟锅上迸裂成更细的水珠,像撒了把星星在烧红的炭火里,腾起青烟般的水汽。 好雨下了一夜,雨水却没有顺着阡陌流淌,而是全被焦渴的土地吸收。麦苗畅快地舒展腰身,老柳的枯枝抽出了芽苞,鹅黄与嫩绿忽隐忽现。 ③清晨去井台打水时,辘转动的吱呀声格外欢快。井绳倏地一沉,吊起的陶罐里盛着晃漾的水光。绞到井口看时,罐底有枚不知何年投下的、锈绿斑驳的硬币,边缘却闪着簇新的金焰。 其实,祈雨这样的民俗,更多是一种精神寄托,并无科学依据,但那次供灯后下起了雨的巧合,却仍让人惊喜,并难以忘怀。 (选自2025年2月14日《春城晚报》,有删改) 【注释】①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②墒(shāng)情:土壤湿度的情况。③皴(cūn)裂:指皮肤因受冻、干燥或摩擦等而出现裂口。④蹀躞(dié xiè):小步走路;颤动,颤抖。 1.根据文章内容,完善下面表格。 祈雨方式 结 果 (1) 黑云却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