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0795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4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5-10-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337083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经济,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
  • cover
(课件网) 生产方式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 (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总是要相互结成一定的关系)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重要标志 决定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生产力的变革,终将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适应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标要求】 (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高考链接】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5 江苏卷3题:农业庄园式劳作 黑吉辽蒙卷17题: 陶瓷业的发展 湖南卷7题:中国工厂制度的发展 2024 【新课标】17世纪法国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海南卷19题: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2023 【乙卷】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地方卷 浙江卷1月2题: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广东卷20题: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时空坐标 石器时代 金(铜)石并用时代 铁器时代 壹 “利其器”—农业工具的变化 “利其器”—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贰 “用其器”—劳动方式的发展 叁 本课目录 01 “利其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生产力 三要素 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 主要标志 劳动者最 活跃因素 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给人们的劳作与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大量劳动实践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胤禛耕织图册·收刈页(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利其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青铜器农具 (数量有限) 石、木、蚌(耒耜) 铁制农具 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 出现灌钢法 制作的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 非金属时代 新石器晚期 金石并用 石器时代 铁器时代 学习任务:自主阅读教材P19-P20,梳理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发展历程,归纳发展的趋势。 趋势: ①材质: ②工艺: ③效率: 石、木、骨、蚌 → 青铜 → 铁→钢 打制 → 磨制 → 冶炼,铸造 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公元前15-14世纪 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一、“利其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 1.耕作工具 (1)石制工具(非金属时代): ①特点: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 ②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③制作过程:要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 一、“利其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青铜器西亚、北非出现,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2)青铜农具(金石并用时代): 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③特点: ①起源: ◎布币 商周时期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史纲上】 ②耕作工具: 此时期青铜器属于奢侈品,用作礼器、兵器,代表权力和秩序 1.耕作工具 一、“利其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3)铁制农具(铁器时代): ◎灌钢法 ①出现、传播:BC15—BC14世纪,赫梯人率先掌握治铁技术,并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② 中国 战国:铁器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 汉代:犁壁发明,牛耕不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