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0812

【教学评一体化】北师大版三上3.6《里程表》(教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3382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北师大,三上,里程表,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 里程表》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里程表 课时 第6课时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借助 “青藏铁路里程表” 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里程计算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利用里程表信息计算两段路程距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交通出行的紧密联系。 教学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利用里程表信息计算两段地点之间的距离,通过 “青藏铁路格尔木 - 拉萨段主要车站里程表” 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里程表中数据的含义,掌握 “两段路程距离 = 较远起点到终点的里程 - 较近起点到终点的里程” 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在交通出行等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运算基础,同时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里程表相关信息(如汽车里程表、路线里程标识等),但对于如何从里程表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点间的位置关系并计算具体路程距离,还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教学中需结合线路图帮助学生梳理地点顺序,理解里程数据的意义,掌握路程计算的核心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1. 数学运算:结合解决 “青藏铁路车站间里程计算” 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里程表信息计算两段地点间距离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数减法运算。2. 数据分析:在分析里程表数据、绘制线路图的过程中,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能从复杂信息中筛选出解决问题所需的关键数据。3. 数学应用:能运用里程表数据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交通出行、路线规划等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利用里程表信息计算两段地点间距离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三位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里程表中数据的含义,梳理地点间的位置关系,建立 “两段路程距离 = 较远起点到终点的里程 - 较近起点到终点的里程” 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青藏铁路线路图、里程表示意图)、里程表数据卡片、线路图绘制工具(直尺、彩笔、白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创境导课,引出问题 1. 播放青藏铁路相关视频片段,介绍青藏铁路,激发学生兴趣。2. 展示 “青藏铁路格尔木 - 拉萨段主要车站里程表” 和线路图,呈现信息:“格尔木到安多 694 千米,格尔木到那曲 820 千米,格尔木到当雄 978 千米,格尔木到拉萨 1142 千米。” 3. 提问:“巴桑和爸爸妈妈从安多出发去那曲看望奶奶,大家能帮巴桑算一算安多到那曲有多少千米吗?从这些信息中,你们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 观看视频,了解青藏铁路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2. 观察里程表和线路图,提取关键信息(各车站间从格尔木出发的里程数)。3. 思考并提出问题,如 “安多到那曲有多少千米?”“那曲到当雄有多少千米?”“安多到拉萨有多少千米?” 等。 通过真实的青藏铁路情境引入,结合学生可能接触的 “探亲出行” 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同时自然引出本节课核心问题 ——— 里程表数据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联新旧联系,找出重点 1. 课件出示:“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820 - 694 = 978 - 820 = 1142 - 694 =”2. 引导学生回顾三位数减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1 当 10 再减。3. 提问:“这些减法算式和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里程问题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 1. 独立完成竖式计算,同桌间互相检查计算结果,回顾三位数减法运算规则。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减法运算与里程计算的关联,为后续学习铺垫。 通过回顾三位数减法旧知,强化学生的运算基础,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