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让许多人产生了好奇心。他就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复活》。 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自己却孤独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火车站。 他生前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的坟墓却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 他是俄国的世袭贵族,却能放弃阶级观念,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为争取农民的权益做出自己的努力。 课堂导入 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Воскресение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及作品《复活》的主要内容,梳理小说的情节。 2.分析并概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3.品味语言,鉴赏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作者简介 1847年退学后,他回到故乡在自己领地进行农奴制度改革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巨作 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岁。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童年》、《少年》《青年》 1863~1869 《忏悔录》 《安娜·卡列尼娜》 《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 《复活》 1852、1854 《战争与和平》 70年代末 列夫·托尔斯泰 作品一览 1873~1877 1889~1899 80年代 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他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马克·吐温称“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鲁迅称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他人评价 文化常识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 创作背景 19世纪末期,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创作动机 《复活》写作的起因是朋友柯尼一次来波良纳庄园拜访,闲谈时说起一件法庭审理中的事件:一个贵族要求娶一名因偷盗而被判刑的妓女为妻,因为最初是这个贵族青年的诱惑,才使这个农家姑娘走上堕落的犯罪道路,成为妓女的。柯尼说的这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引起托尔斯泰的强烈兴趣,他先建议柯尼将此事写成小说发表。当发现柯尼半年多后仍没有写作的想法,托尔斯泰又写信征得柯尼同意,将这个题材转让给自己。于是从六十岁到七十一岁,托尔斯泰足足花了十一年时间,才写完了《复活》。 小说主人公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7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