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089

1.4.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课件(共22张PPT)- 初中数学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

日期:2025-10-0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7602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1,七年级,2024,教版,数学,初中
  • cover
(课件网) 第1章 1.4.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重点) 3.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例如:某次比赛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那么怎样计算4+(-2)呢? 情境引入 一、两个负有理数相加 问题1 小婷骑自行车从点O出发,沿一条东西向的笔直马路先向西骑行了2 km,然后继续向西骑行了3 km,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正,则她两次骑行后,从点O向哪个方向骑行了多少千米? 提示 两次骑行后,小婷从点O向西骑行了(2+3)km. 两个负数相加,结果是 ,并把它们的绝对值 . 知识梳理 负数 相加 (课本P18例1)计算:(1)(-8)+(-12); 例1 解 (-8)+(-12)=-(8+12)=-20. (2)(-3.75)+(-0.25); 解 (-3.75)+(-0.25)=-(3.75+0.25)=-4. (3). 解 =-=-. 计算: (1)(-2)+(-9); 跟踪训练1 解 原式=-(2+9)=-11. (2)(-1.65)+(-8.35); 解 原式=-(1.65+8.35)=-10. (3). 解 原式=-=-2. 二、异号两数相加 问题2 将问题1中的条件分别改为: (1)如果小婷先向东骑行了4 km,然后因故掉头向西骑行了1 km,在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则她两次骑行后,从点O向哪个方向骑行了多少千米? 提示 从点O向东骑行了(4-1)km. (2)如果小婷先向西骑行了3 km,然后因故掉头向东骑行了1 km,在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则她两次骑行后,从点O向哪个方向骑行了多少千米? 提示 从点O向西骑行了(3-1)km. (3)如果小婷先向西骑行了3 km,然后因故掉头向东骑行了3 km,在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则她两次骑行后,从点O向哪个方向骑行了多少千米? 提示 从点O骑行了0 km. 异号两数相加,当正数的绝对值较大时,得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当负数的绝对值较大时,得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 . 知识梳理 正数 减去 负数 减去 0 这个数 (课本P20例2)计算: (1)(-5)+9; 例2 解 (-5)+9=9-5=4. (2)7+(-10); 解 7+(-10)=-(10-7)=-3. (3); 解 =0. (4). 解 =-=-. 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反思感悟 计算:(1)15+(-22); 解 原式=-(22-15)=-7. (2)55+(-25); 解 原式=55-25=30. 跟踪训练2 (3)45+(-45); 解 原式=0. (4) (-23)+0. 解 原式=-23. 2.计算-5+3的结果是 A.-2 B.-8 C.2 D.8 1.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2+(-3)过程正确的是 A.+(3+2) B.+(3-2) C.-(3+2) D.-(3-2) √ √ 3.如图,比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大3的数是 A.-1 B.0 C.1 D.2 √ 4.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中,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红色为正,黑色为负).如图1表示的是(+2)+(-2),根据这种表示法,可推算出图2所表示的算式是 A.(+3)+(+6) B.(+3)+(-6) C.(-3)+(+6) D.(-3)+(-6) √ 5.计算:(1)45+(-20); (2)(-5.8)+(-4.3); 解 (-5.8)+(-4.3)=-10.1. (3)(-23)+(+7). 解 (-23)+(+7)=-16. 解 45+(-20)=25. 本课结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