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111

第一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20992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一,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编版
    专题一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 地位 代表文化与思想 发展原因 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原始社会 中华文化的起源 — — 推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夏商西周 — “敬天保民”思想、礼乐制度、“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国家的建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 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百家争鸣 社会大变革 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秦 — 推崇法家学说 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汉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统一的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 尊崇儒术 汉武帝尊崇儒术;董仲舒等大儒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 南北朝 — 玄学盛行 佛教传入,道教兴起 促进了儒、道、佛的交汇融通 隋唐 辉煌灿烂 三教合一、复兴儒学 国家统一;封建经济繁荣;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促进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宋 丰富发展 理学形成 儒、佛、道学说的相互渗透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明清 传承和转折 个性自由思想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君主专制强化;思想受到了钳制 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 近代 从衰落到复兴 向西方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 西方列强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 专题二 中国古代“东学西渐”三次高潮 1.秦汉时期:在秦汉统一的基础上,汉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经过发展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光辉的顶点。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商品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随着漫长商道的开通,中华文化大量传入西方。 2.隋唐时期:唐代,中国至中亚、南亚、西亚的交通便利,中国商品远销西方,中外使者频繁互访,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不仅经西域传至阿拉伯与欧洲诸国而且影响至深至远。 3.宋明时期:宋代,中国科学技术有了极大发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造极时代”。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刻影响了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 专题三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 1.中国吸纳异国他邦文化的表现 古代 吸纳 佛教 文化 ①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中国人信仰的宗教之一;②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理学形成;③古代大量诗词、书法和绘画中体现了佛教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④中国许多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蕴含佛教元素 近代 学习 西学 ①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②洋务运动中建立京师同文馆、派人出国留学、翻译引进西方书籍;③维新运动中宣扬民权、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④辛亥革命宣扬民主共和思想;⑤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思想;⑥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中国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原因 古代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中国政府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③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繁荣,丝绸之路的开通 近代 ①欧洲传教士的活动;②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③中国的落后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④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3.中国吸纳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古代 ①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②推动了儒学的发展;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④丰富了中国建筑艺术风格;⑤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近代 ①西学的引进冲击了封建文化体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②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2023·北京高考1题)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