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303

8.2《登高》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51529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登高,课件,34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登 高 --杜甫 1、了解诗人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学习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 2、学习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诗歌营造的浓郁悲凉的意境。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同样远离家乡,同样的重阳节,老年杜甫又会写出怎样的诗篇?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在这三年里,他生活很困苦,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创作背景 一、情景导学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淡,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品有《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等诗,皆为人传诵。   题目解说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 层次结构 全诗共分为两层: 第1层(第1~4句)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在极其萧瑟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 第2层(第5~8句) 后四句写登高所感。诗人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景色,表达了其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中心思想 朗读感知 (注意朗读字音、语速、语调和节奏 ,把握情感基调)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 天 猿啸 渚 沙 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我什么感觉?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我什么感觉? 急风,使人感到寒冷。身体的,心灵的。 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清沙白,冷色调,给人寥落凄凉、伤感渺茫的感觉。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急风 高天 哀猿 飞鸟 凄冷(心灵的) 人渺小、孤单 悲凉 孤独无依 倦飞欲还 意境:雄浑高远 肃杀凄凉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清沙白 冷色调   诗人对于落叶与长江的描写,给我一种怎样的感受? 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落木萧萧:落叶飘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