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307

3.1《百合花》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06396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百合花,课件,42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小说的三要素 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自然景物的描写 对人物活动 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 及人际关系 等的描写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 细节、 情节顺序: 顺序\倒叙\插叙 小说线索: 某个人物\事物\情感 人物对比烘托、环境烘托 一、读题目: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 二、读背景(社会环境) 三、析要素 1、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 特点、手法、作用) 2、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特点、手法、作用) 3、情节: (1)线索:线索物、线索事/单线、双线(明暗线、主次线、并行线)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3)人称和视角 (4)谋篇布局技巧:伏笔、铺垫、照应、悬念、留白等 4、主旨 四、品语言 小说阅读的步骤: 时空线索: 按照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情感线索: 以我对小战士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第一人称“我”起到什么作用? 人物 环境 读者 情节 主旨 (“生起气来”→“发生了兴趣”→“越加亲热起来”→“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悲痛、不舍、崇敬) 我”在文中的作用: ①“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加强了作品的抒彩。 ②让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③“我”热情开朗,善于作群众工作,形象鲜明表现出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具有着强烈性别意识的女同志形象。 ④第一人称“我”有利于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使结构严谨清晰,又张弛有度,富于节奏感。 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序幕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尾声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回扣前面的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欧·亨利”式笔法,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抓时间标志———时间变化的词 抓地点标志———地点转移的词 抓情节发展———起因 经过 结果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抓情感变化 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 情节梳理 1、开端(1-23): 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途中的事(带路) 2、发展(24-43): 通讯员和我去借被子(借被) 4、结局(58-59): 新媳妇为通讯员献出并盖上自己的新被子(盖被) 3、高潮(44-57):总攻开始,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牺牲/献被) 1946年,文工团的“我”由小通讯员带路护送到前沿包扎所之后,一起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后来小通讯员为救战友而牺牲,新媳妇拿出自己最心爱的百合花被子盖住小通讯员。 概括情节 以“我”的角度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茅盾 “由淡而浓”是如何体现的? 形象“由淡而浓” 我们认识一个人,一般是逐层深入的。 了解程度不同,对其评价也可能相应改变。 见面之后-外貌 观察姿态-动作 相互沟通-语言 注意细微-细节、神态 他人评价-侧面 高挑、健壮 少年心、热爱自然 腼腆、质朴 木讷、真诚、敏感 勇敢、高尚 本文 “我”的视角对通信员的形象不断深入的过程,符合我们的认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