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437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69880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21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2.知识点整理:叠词作用、抒情方式。 对比阅读:豪放词和婉约词。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歌比较阅读 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人生五大挫折: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李清照词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宋朝人提到的“南渡”,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就是指的北宋靖康之难后的衣冠南渡。 公元1127年,中国北方的金国女真人举兵南下,繁华一世的中原王朝不堪一击。徽钦二帝被俘,在开封的北宋为金国所灭,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临安,史称南宋,赵构被推举为皇帝,史称宋高宗。战争破坏了北宋人平静的日常生活,无数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 1.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情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注释、内容,分析为何会有这种情感?(内容) 3.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手法) 整体感知 愁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雁过也,正伤心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细雨 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一)直接写愁: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七组叠字的运用,被历代评论家称为妙句。妙在何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心境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惨淡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运用叠词,多角度写愁: 知识点总结1———叠词的作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3.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 4.强调或深化某种情感或特征。 酒 雁 黄花 梧桐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酒 酒是“愁”的象征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消愁)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结论:风抒写萧瑟冷凄之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昨夜凉风又飒然,萤飘叶坠卧床前。 —白居易《凉风叹》 风 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 雨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梧桐、雨是悲凉、孤寂、哀愁的象征 意象在诗歌中的常用义: 酒:是“愁”的象征。 风:是抒写萧瑟冷凄之感。 过雁:象征离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