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3986

11.1《谏逐客书》课件(共5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2238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1,谏逐客书,课件,53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谏逐客书 李斯 目录 壹 知人论世 贰 疏通文义 叁 深入探究 肆 拓展延伸 谏逐客书(第一课时) 李斯 壹 知人论世 壹 作者介绍 李斯 李斯(?—前208)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秦二世二年,宦者赵高诬其谋反,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刻石》传世,所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贰 梳理文本 贰 梳理文本 1.听范读,诵读文本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翻译难点,讨论交流 贰 梳理文本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驱逐 私下 过错 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文章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观点。 贰 梳理文本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贤士 向西,或在西面。 向东,或在东面 迎接 使……来。招致,招揽。 得到 重用 吞并 于是 称霸 因为 殷实、富裕 乐于为用,被动句 亲近,归附 占领 社会安定 【译文】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常识补充: 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秦穆公三十四年(公元前626年),穆公用百里奚计,送16名女乐给西戎王,使之沉溺女乐,荒芜国政。秦乘机攻伐西戎,将西戎12国并入秦土。 商鞅变法:“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废除土地国有,允许土地买卖。大力推行县制,把地方政权和军权集中到中央。统一度量衡。 百里奚 商鞅 贰 梳理文本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攻取 吞并,囊括 控制 要隘 使……散,瓦解 同“纵”合纵 延续 使……强,加强,增强 杜绝,阻塞 逐步吞并诸侯。蚕,名词作状语,像蚕那样。 同“纳”,接纳 疏远 这 实际 【译文】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连横:某几国跟从秦国进攻其它国家,这样一来,不但六国不能团结一致,而且可能造成彼此之间的内讧。此法为张仪所提倡。 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