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4247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218749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魏征 王安石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梳理文章结构层次,理解魏征提出的“十思”。 3.鉴赏奏疏中的说理艺术。 4.探究魏征言说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 壹 鱼水君臣, 世人称道 魏征 魏徵(现作“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贰 熟悉文体 了解背景 解 题 谏 太宗 十思 疏 劝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庙号,即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内容,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即 “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国君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如晁错的《论贵粟疏》、贾谊的《论积贮疏》等。 庙号、谥号、年号 补充知识———庙号、谥号、年号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谥号: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平民没有)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一般来说,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 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仁宗、元英宗等。 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 例如: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谥号:仁 庙号:圣祖 年号:康熙 奏疏、章表:古代官吏书写给君主的文书,皇帝用朱砂红笔亲手批谕后发还原奏人。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文心雕龙》:“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疏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但经常突破骈文的束缚,使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骈散结合 华美流畅 1 疏多以论述为主,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 正反论述 务尽其旨 2 疏多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形象的效果;论述时多采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排比 生动有力 3 疏主要特点: 写 作 背 景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年) 四月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天下后,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即位初期,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励精图治,听取劝谏,被人们誉为“从谏如流”的君主。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 一个表现是,宫室土木之作,逐渐增多。另一个表现是,竭诚纳谏之心日见淡薄。“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此外还有畋猎频繁,颇失其度;责罚偏严,时有轻重;用人欠当,远贤近佞的问题等。 就在唐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