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6775

3.1《百合花》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3544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茹 志 鹏 鲁迅说“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 茅盾先生曾评价说,《百合花》的细节描写不仅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2、把握小说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感受军民鱼水情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的本质。主要作品有《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和《百合花》等。 知人论世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写作背景 活动一:情节脉络梳理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组派代表来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看看谁讲得最生动 活动一:情节脉络梳理 开端 带路 发展 借被 高潮 牺牲 结尾 盖被 (1-23)通讯员护送我去包扎所。 (24-43)通讯员跟随我借被子。 (44-57)通讯员救人牺牲。 (58-59)新媳妇献出新婚被子。 根据故事情节,划分文章结构 1.文中故事的叙述者是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活动二:人物形象分析 故事的讲述者是“我”,我是一位文工团的女战士。“我”是文中线索人物。我以一位女性视角,用细腻独特地手笔写小战士和新媳妇之间的故事。 2.文中的小战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特征 文本证据 人物性格 外貌特征 “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 稚气未脱 行为特点 枪筒插树枝野花 热爱生活 语言特点 “给你开饭啦!”两个馒头 质朴关心他人 关键选择 为救民工牺牲生命 舍己为人 2.文中的“新媳妇”是一个怎样的人? “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漂亮、质朴———肖像描写; “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娴静、羞涩、淳朴———细节描写; “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善良———动作、心理描写; “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尊敬军人,品质高洁———神态、动作描写; 活动三:细节描写分析 细节描写在文中往往不是单独呈现的,它们会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小说中的预伏和照应。 《读书作文谱》说:“于篇首预伏一二句以为张本,则中后文章皆有脉络。”写作时,作者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在前文做出某种暗示,即“预伏”,在后文对其进行呼应、说明或深化,即“照应”。预伏和照应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系统结构的产物。有伏必有应,伏是为了应,是为了改变平铺直叙而设悬释悬,以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百合花》多处运用预伏和照应,自然妥帖,巧妙周严。 任务四 :请找出小说中的预伏和照应的细节描写,并指出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活动三:细节描写分析 寻找文中重要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1、枪筒里的树枝野花 2、两个馒头 3、军衣破洞 4、百合花被子 1、枪筒里的树枝野花:展现小通讯员对生活的热爱 2、两个馒头:通讯员对我的关心,体现了同志间真挚的革命友情强烈地表现了“我”对死难烈士的无限深情。 活动三:细节描写分析 第一次: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