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8574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儒林外史》之讽刺艺术 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9-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29399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6年,讽刺,ppt,20张,课件,艺术
  • cover
(课件网) 嬉笑怒骂丑态现,明讥暗讽时弊显 ———《范进中举》之“讽刺”艺术 学习目标 (一)文化自信 了解《儒林外史》作为 “中国古代最优秀讽刺小说” 的文学地位,结合鲁迅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的评价,体会其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价值,增强对古典文学经典的认同与传承意识。 对比《范进中举》与现代社会 “功利化追求” 的异同,理解传统文化中 “以文针砭时弊” 的精神内核,树立理性看待 “成功” 的文化价值观。 (二)语言运用 能精准定位《范进中举》中体现讽刺的关键语言片段(如胡屠户的对话、范进的动作描写),分析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表达效果。 能通过角色扮演(如胡屠户的语言模仿),口语化呈现讽刺人物的语言风格。 (三)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胡屠户中举前后的态度、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培养 “前后关联、逻辑分析” 的思维,理解讽刺手法背后的人物动机与社会根源。 从《范进中举》单篇人物(范进、胡屠户)迁移到《儒林外史》全书人物(周进、严监生、匡超人),培养 “由点及面、归纳迁移” 的思维,提炼全书讽刺艺术的共性特征。 (四)审美创造 体会《儒林外史》“戚而能谐” 的审美特质 ——— 在 “范进发疯”“胡屠户手疼” 等诙谐情节中,感知人物命运的悲剧性,理解 “幽默与悲悯交织” 的讽刺审美价值。 结合文本细节,创作具有讽刺张力的漫画(如 “胡屠户攥银四动作”“严监生指灯草”),通过构图、细节刻画(如夸张胡屠户的谄媚表情),将文字中的讽刺转化为视觉审美形象。 【作品简介】 全书共五十六回,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儒林外史》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他曾这样评价它———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戚而能谐”指的是吴敬梓的文风幽默,轻松诙谐,能够在描写悲惨命运时保持轻松愉快的笔调,使人既感到悲哀,又不至于沉重压抑; “婉而多讽”则是指吴敬梓的文笔婉转,言辞间含有深刻的讽刺和批判,能够揭示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性的丑陋面,这种讽刺和批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学校文学社正在开展“致敬经典,你我共读”活动,文学报准备在下一期活动中开辟了《儒林外史》专栏,需要征集一些关于《儒林外史》的讽刺漫画,初三1班的同学决定投稿。为了在众多作品中胜出,初三1班的同学需要完成一下任务: 任务一:巧借旧知,初识讽刺艺术 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低的效果。当然也可以用拙劣模仿、作戏、比喻、对比、细节描写、白描等也经常用于讽刺手法中。 任务:小刚想起近期学过的小说中有些人物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并且语文老师上课时还配了漫画,他决定通过这些人物来初步感受讽刺艺术的特点。请你想一想有哪些人物,配了怎样的漫画。 任务一:巧借旧知,初识讽刺艺术 杨 二 嫂 菲 利 普 夫 妇 《故乡》的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的菲利普夫妇,他们的‘讽刺’藏在哪些语言细节里? 人物(出处) 讽刺性语言细节 手法特征 规律总结 杨二嫂 (《故乡》) 菲利普夫妇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