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9105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教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3964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教案
    (课件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读引领课 1课时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行文思路,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其高尚的人格。 2. 品味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语句,赏析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在议论性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在和北京远隔千山万水的根西岛,有人站立起来,有个巨人站立起来。他握住文明和野蛮的标尺,大义凛然,对圆明园的被毁进行了义正词严的总结。 ———程曾厚 写作背景 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北京圆明园,大肆洗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 法军上尉巴特勒在劫掠之后,给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于是,雨果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活动一:朗读课文,把握观点及行文思路 (一)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勾画出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态度的句子,尤其是能表明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参考示例 表明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态度的句子: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参考示例 表明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态度的句子: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参考示例 (二)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观点一步步呈现出来的,理清行文思路。尝试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句式:作者采用 的方法,首先交代写信缘由,接着描绘 ,揭露了 的暴行,之后表达了对 的 同情,最后以 的句式,表明了 的观点。 方法 观点 行文思路 活动二:调动想象,体会表现手法的妙用 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并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达自己得知圆明园被毁时的感受的。 【小贴士】 铺陈手法: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和描绘; 类比手法:指将几个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或强调某一事物的特性或意义。 圆明园的价值: 铺陈手法 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描绘了 ,起到了 (作用)。 类比手法 将 与与 、 、 、 进行比较,突出 ,明确指出 。 活动二:调动想象,体会表现手法的妙用 圆明园的价值: 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的杰作。 参考示例 铺陈、类比、反衬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铺陈手法:在描述圆明园时,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展现了他在无与伦比的圆明园面前的惊叹、敬畏和谦卑。 类比手法: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 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亚洲文明的代表”。 反衬手法:以美反衬丑恶,描绘圆明园之美,为下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的罪恶行径蓄势,更能激起世界人民对美好事物被毁灭的痛惜之情。 参考示例 活动三:聚焦修辞,体会别样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常让读者获得对文中形象的鲜明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