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写作:论证要合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明确写议论文,观点要一致,论证要合理。 2.引导学生恰当选择材料,并合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写作简单的议论文。 【拓展资源】 《生命的三分之一》《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不知足者常乐》 【课型及课时建议】 读写融通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发布情景任务:学校要举行辩论赛,主题是“知足常乐”,作为辩手,我们该如何明确论点,组织材料并合理论证,完成我们的辩论稿呢?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思考,各抒己见 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要进行论证。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认为如何才能做到合理论证。 点拨:合理的论证,要求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 安排学生阅读下面的语段: 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这样说:“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 指出情境中的逻辑错误并做简要解释。 谈话者最初提出的话题是“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而随后所论述的却是另一个论题———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显然,谈话者是把后一个论题与前一个论题混淆起来了,因而他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后一个论题去偷换了前一个论题,这就是一种混淆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活动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方法 阅读教材中的“论证要合理”,联系读过的文章明确具体方法。 活动三:阅读例文,梳理思路 阅读丛书中的《生命的三分之一》《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两篇文章,理清思路。 文章 观点 论证角度 材料 事例(事实论证) 名言(道理论证) 《生命的三分之一》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立论 妇女夜绩 始皇勤政 师旷劝学 思礼夜读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人生总有那么些关键处、转折点、紧要时和危险地,把这些“扣子”扣准、扣紧、扣牢和扣踏实了,才叫扣好了人生的每一粒扣子,才能让人生之路行稳致远。 立论 1.个别所谓“后进生”,其厌学之路越走越远、越陷越深。2.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白恩培和李春城的反省。 1.“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2.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活动四:引导学生定观点,理思路,列提纲 阅读《不知足者常乐》一文,思考“知足常乐”这一主题,大家自由选择正反方,先讨论确定我方的观点,并围绕观点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确定可选用的材料(学生也可自由补充),并绘制辩论稿的思维导图或写作提纲。 1.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2.社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动力。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6.《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艳羡富人的生活,极力遮掩自己的贫困,对于勒毫无亲情可言,人生注定不会常乐。 7.陶渊明仕途不顺,归隐田园,找到人生乐趣。 8.李白一生才华无处施展,仍有达观之句,在周游四海、浪迹天涯中,将诗意尽情发挥。 9.夜郎自大的故事。 10.晚清政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11.方仲永的故事。 12.屈原写《离骚》、司马迁撰《史记》、孙膑著《孙膑兵法》。 13.鲁迅弃医从文。 14.居里夫人发现钋元素。 观点 事例(事实论据) 名言(道理论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