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9614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919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国家,答案,试题,巩固,建立
  • cover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表为中国黄河流域早期器物纹饰的发展历程,这一变化反映出(  ) 时间 特点 仰韶文化 纹饰生动形象、灵动活泼,直接来源于真实事物 马家窑文化 纹饰大量采用几何图案,设计感强,简约大方 商朝 纹饰精致繁复,威严神秘、古朴庄重,造型庞杂,神秘庄重,高度几何化 A.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B.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嬗变 C.纹饰社会功能的转变 D.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 2.根据考古地层学理论,地层越靠上,时代越晚。下图为河南安阳某遗址地层图。据此推断,地层③中存在(  ) A.彩绘陶器 B.马车残件 C.竹简残片 D.青铜礼器 3.龙山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处于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在龙山文化晚期墓葬遗址中,发现中央大墓有精美的玉器随葬品,而边远的墓葬则只有陶器陪葬,个别墓葬甚至没有陪葬品。据此可知,该时期龙山文化(  ) ①属于新石器时代后期 ②国家形态趋于成熟 ③社会阶层分化已出现 ④墓葬建筑工艺高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据考古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遗址,存有占地数百平方米、厚度约20~50厘米的稻谷堆集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遗址发掘区域,也发现了大小不等的地窖200多个。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丰富了食物种类 B.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显现 C.社会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D.人们已有原始的储备意识 5.随着周天子权力旁落,“尊神”、“敬天”传统信仰发生动摇,天神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神灵,而是处于人的附属地位,“夫民,神之主也”,“神,依人而行”。这(  ) A.揭示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加速了社会转型的完成 C.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价值取向 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6.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他们的观点共同体现出(  ) A.自然界对世俗世界的影响 B.人可以战胜和改造自然 C.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人类对天地本原的认识 7.春秋时期,尽管周王室衰微,天子威权下降,列国之间仍然有许多基本遵循和高度认同的基本原则,例如尊王攘夷、恤孤、济困、扶危、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等。这说明(  ) A.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形成 B.礼乐文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C.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D.不同地域文化冲突逐渐消失 8.《商君书》载:“訾(度量)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民平,则慎;慎,则难变。”商鞅此举(  ) A.客观上稳定了农业生产 B.一定程度抑制了工商业 C.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 D.蕴含了儒家仁政的理念 9.大型地方史诗剧《天宠湖南》带领观众品味湖湘文化。剧名“天宠湖南”折射出中国一种传统观念———将个人乃至家国的成功与“天”的眷顾联系起来。这种观念比较契合(  ) A.殷商的“上天鬼神” B.老子的“天人合一” C.西周的“敬天保民” D.荀子的“人定胜天” 10.考古资料显示,战国中晚期的秦国庶人(没有贵族身份)墓中,出土带有礼器特征的玉器的比例明显高于同一时期的东方六国。这一差异可说明当时的秦国(  ) A.社会结构剧烈重组 B.礼乐教化得到普及 C.率先确立官僚政治 D.农民阶级相对富裕 11.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要统治者“因民之利而利之”。墨家把“私利”作为人的自然权利:“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商君书·刑法》说:“民之欲富贵也,其阖棺而后止。”材料反映了(  ) A.追求功利成为主流价值取向 B.经济发展促使观念更新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