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89619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6755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多民族,答案,试题,发展,国家
  • cover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单元自测 一、选择题 1. 西晋初期,南人仕进艰难,晋武帝调整治吴政策,吴地“牧守已下皆因吴所置”,还屡次下诏征召南方人士入朝为官。晋武帝的这些举措旨在(  ) A. 鼓励北方人口南迁 B. 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C. 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D.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 下表为南朝时期的民歌,据表可知(  ) 内容 出处 妾家五湖口,采菱五湖侧。 《采菱曲》 出妻工织素,妖姬惯数钱。 《大堤》 妍姿艳月映,罗衣飘蝉翼。 《阳春歌》 A. 手工纺织技术精湛 B. 南朝士族生活奢靡 C. 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D. 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3. 北魏太武帝时期,行政语言以鲜卑语为主,为方便交流,在官署内“悉置比官,皆使通虏汉语,以为传译”。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汉语从此成为北魏统一的行政用语。据此可知,北魏行政用语的统一有利于(  ) A. 缓解民族矛盾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强化君主专制 D. 促进边疆开发 4.南北朝时期,南方既能生产“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的白纸,也能生产颜色鲜艳的彩纸和防虫蛀的染潢纸。为了使纸张更加光滑均匀,改善其吸墨性,还发明了将白色矿物粉借淀粉糊成胶粘剂均匀涂在纸面上的技术,这说明(  ) A. 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B. 南方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文学繁荣促进科技发展 D. 统治者支持科技的创新 5.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材料反映的贾思勰的思想主张是(  ) A. 重农抑商 B. 工商致富 C. 不违农时 D. 知行合一 6. 据《隋书》记载“炀帝即位,是时户口益多,府库盈溢”。然而到隋朝末期“百姓废业……无以自给……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旱涝灾害频发,粮食短缺 B. 工商业发展繁荣,忽视农业 C. 地方起义不断,民不聊生 D. 统治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7. 唐代均田制规定: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然而据武则天时期的户部文书记载,有一户主王万寿只受田十亩,却要交租二石。田少租多使农民不断逃亡,出现了“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的情况。这说明唐代(  ) A. 放松对民众的控制 B. 无主荒地大量增加 C. 均田制度存在弊端 D. 纳税标准发生变化 8. 唐初宰相多至一二十人,重大事务都由政事堂会议讨论,《资治通鉴》载:“宰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至唐玄宗时期“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二为一,由宰相担任中书令。据此可知,唐玄宗时期(  ) A. 解决了皇权相权间的矛盾 B. 三省平衡互制关系被打破 C. 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加强 D. 中央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9. 如图分别是唐代周昉所绘《簪花仕女图》(局部)和日本工匠于754年前后制作完成的《鸟毛立女屏风》(局部),观察两幅图片,可知(  ) A. 两国具有共同的审美意趣 B. 中日绘画技艺交流频繁 C. 两图皆以市井女子为主题 D. 唐文化对日本影响较大 10.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其文章《天说》中说道:“古之所以言天者,盖以愚蚩蚩者耳。”认为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虚弱的表现,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使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信鬼神了。这说明柳宗元(  ) A. 主张积极改造自然 B. 批判佛道天命观点 C. 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D. 摒弃传统迷信思想 11.在唐代,马球运动以其独特优势受到王公和百姓的喜爱。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马球图》壁画,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妇女打球图铜镜,都反映了当时马球运动的普及情况。唐代马球运动的兴盛从侧面反映了(  ) A. 女性地位的提高 B. 君主的骄奢淫逸 C. 唐代经济的繁荣 D. 市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