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0766

山西省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0021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西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月月
  • cover
山西省2026届九年级阶段评估(一) 语文 D上册第一~三单元 注意事项:共四大题,16小题,满分120分,作答时间150分钟。 -、古典之美(27分)】 (-) 1.九年级开展“寻觅·诗文之美”古诗文名句积累活动。请将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 横线上。 (10分) 感受诗境美·与自然对话:温庭筠《商山早行》“槲叶落山路,(1) 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氛围;杜甫《月夜忆舍弟》“(2) ,边秋一雁声”,渲染 了浓重悲凉的气氛;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秋草独寻人去后,(3) ”,流 露出惆怅和伤感;欧阳修《醉翁亭记》“(4) ”描绘了 清新明丽的春夏风光。 感悟哲理美·与先贤对话:美在苏轼《水调歌头》中“(5) ,月有阴 晴圆缺”的豁达乐观;美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6) ”的豁达 淡然;美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7) ,病树前头万木 春”的积极进取;美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8) 为 的自信昂扬。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把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分) 领略自然美·与心灵对话: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出自《沁园春· 雪》,诗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表达了 词人对 的热爱之情。 (二) 班级开展“探究·古人心迹”文言文探究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 【甲】 【z】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 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 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六七里,渐闻水声海潺,而泻出于两峰 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山西省2026届九年级阶段评估(一)·语文第1页(共8页)】 1LR】 【山 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余孥一小舟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 ,是醉翁亭啊。 5.两文同写赏景饮酒,却表现出张岱和欧阳修不同的思想性格。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 容,简要分析。 (4分) 【丙】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 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①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镯铢利害 相磨戛⑤,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节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注释】①榜:划船。②幅巾:用布包头,代替帽子,是一种洒脱的装束。③踞:蹲坐。 ④向:从前。⑤磨戛:摩擦击打,比喻钩心斗角。 6.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分) 加点字 方法提示 释义 【查阅字典法】①女子出嫁。②返回。③归还。④归 至则洒然忘其归 (1) (只填序号) 附,归属。⑤归宿 日与镯铢利害相磨戛【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十二章) (2) 7.亭上有情趣。请结合【丙】文内容,具体谈谈作者苏舜钦的“真趣”和【甲【乙】两文中的哪一位 相似。 (4分) 二、文学之约(27分) (-) 班级组织“吟诵·时代强音”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第8~10题。 【甲】 【乙】 为了胜利,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104年前的7月1日 庄稼汉,放下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