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1236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25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答案,练习题,十二,论语,12课
  • cover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论(  )语  不亦说(  )乎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一箪(  )食 曲肱(   ) 不逾矩(  ) 笃(  )志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_____ (5)吾日三省吾身_____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 (7)不逾矩_____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 (9)博学而笃志_____ 3.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 (1)为 (2) 知 (3)乐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 (4)传不习乎_____ (5)饭疏食_____ 6.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7.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 名句默写。 (1)[漫步关中书院,听琅琅书声,禁不住吟诵“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2)宽厚包容之怀,宛若孔子从不因被误解而迁怒,“_____,_____”,这种心态在长安城的街巷里生生不息。 (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应珍视时光,深知“_____,_____”,时间的流逝如同滔滔江水,昼夜不息,不容片刻的疏忽与浪费。 (4)“_____,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教我们要“学”“思”结合。 (5)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志向,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充满疑惑,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感到迷惑。 D.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个句子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课文中提到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的许多观点,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