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野先生》(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典型事件,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相关事件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 3.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透过相关事件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 2.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多老师,鲁迅也不例外。小时候,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极方正、质朴、博学”,令他信服、敬畏。长大后,鲁迅东渡日本,在仙台医专留学时遇到了“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这位老师是谁?他们之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以致于鲁迅感念至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难忘的经历,了解这位在异国给了鲁迅鼓励和温暖的老师。 设计意图:由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展开学习。 二、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鲁迅的作品,可以说他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啊?可以从身份、生平、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回忆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所学文常回忆鲁迅相关情况,也可以结合自己课下的积累,回答问题。 明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幼时就读三味书屋,后到江南水师学堂求学,后来留学日本,本是学习医科,但发现医学无法救中国,弃医从文。1909年8月归国任教,后到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1930年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鲁迅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等。 设计意图:唤醒旧知,检测预习成果,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 2.温故《朝花夕拾》 看课文题目我们已经知道鲁迅所说的这位老师就是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出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我们七年级上册就读过的一本名著,同学们还记得和它相关的知识吗?请你帮助大家复习一下《朝花夕拾》吧。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成长道路。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与此同时,作品中还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设计意图:唤醒旧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 3.字词正音 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字或不认识的词,借助工具书明确字音、词义。 挟(xié) 樱(yīng)花 绯(fēi)红 宛如(wǎn) 畸(jī)形 不逊(xùn) 匿(nì)名 诘(jié)责 呜(wū)呼 凄(qī)然 教诲(huì) 油光可鉴(jiàn) 杳(yǎo)无消息 抑(yì)扬顿挫 深恶(wù)痛疾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文中指考试不及格。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文中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托辞: 找借口。文中指干事假借借阅讲义寻找“我”因藤野先生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