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体现数学抽象能力(重点) 2.理解并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体现数学抽象能力(重点)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几个常见数集的表示符号,体现数学抽象能力(重难点) 新课导入 在初中数学中,经常按类来研究事物,例如,代数中的自然数、整数、有理数,以及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需要把事物分类来看,例如,在学校中,按照年级分类,全体高一年级学生是一类人群,全体高二年级学生是另一类人群. 在高中,我们会把这个分类给一个定义,让我们开始这个定义的学习来打开高中的世界. 新课学习 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举个例子: 正整数1,2,3可以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有3个元素,分别是1,2,3;全体正奇数也可以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有无穷多个元素,1,3,5是它的一部分元素. 新课学习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 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举个例子: 若集合B是小于10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则 规定:一个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不相同,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新课学习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特性 含义 示例 确定性 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顶不能构成几何.即一个集合确定后,任何一个对象是或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就确定了. 若集合A是全部水生动物组成的集合,则鲤鱼,水母属于集合A,牛羊不属于A 互异性 规定:一个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不相同.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若实数a,b是集合A中的两个元素,则a≠b 无序性 构成集合的元素之间无先后顺序之分. 1,0和0,1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新课学习 一些常用数集的概念 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简称为自然数集,记作N; 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简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或者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简称为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简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集组成的集合简称为实数集,记作R; 全体正实数组成的集合简称为正实数集,记作R+. 例如:0∈N,-3∈Z,0.618∈Q,π∈R 新课学习 思考一下:这些数集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数(R) 有理数(Q) 无理数 整数(Z) 分数 正整数(N*,N+) 0 负整数 自然数(N) 新课学习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一般表示为{a,b,c,···} 例如,20以内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C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 C={2,3,5,7,11,13,17,19}.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元素排列的顺序可以不同.例如,{1,2,3}也可以写成{1,3,2},{2,1,3},{2,3,1},{3,1,2},{3,2,1}.这些都表示同一个元素. 新课学习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大于3小于1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设由大于3小于1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为A.因为大于3且小于10的所有整数有4,5,6,7,8,9,所以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A={4,5,6,7,8,9} 新课学习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2)方程x2-9=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设方程x2-9=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3,3,所以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B={3,3} 新课学习 思考一下:是不是集合中所有的元素都可以列举出来,如果不可以,如何表示? 有时候,我们无法将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