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阶段能力测试题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是那些在黑暗中引领我们走向奔赴光明的人,是在寒冷中给予我们温暖的人,是在_____(①渺茫 ②迷茫)中给我们带来希望的人。英雄是麻醉时的清醒剂,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虽然曾饱受_____(①摧毁 ②摧残),但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不缺乏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英雄,他们具有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正是因为他们埋头苦干、前pū后继,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dù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麻醉( ) 脊( )梁 前pū( )后继 dù( )过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引领”改为“带领”。 B.把“那些”移至“人”之前。 C.删除“奔赴”或“走向”。 D.在“走向”前面加“一步步”。 二、名句名篇默写 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③ ,怜君何事到天涯!( )《长沙过贾谊宅》) ④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大雪三日, 。(张岱《 》) 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综合性学习 5.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阅读下面三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事迹材料,说说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怎样的自强不息精神。 【材料一】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过去科研条件十分艰苦,都是土法上马,做临床试验时,屠呦呦和另外两个同事先试服,她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但他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最终,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屠呦呦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 【材料二】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不久前,袁老刚过完90大寿,虽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可依旧心系“稻香”扑在田间地头劳作研究,退休对他而言,尚且早呢! 【材料三】于敏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为国铸核盾卫和平,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不赞成被人称为“氢弹之父”。盛名之下,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且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歌行和律诗属于两种不同的体裁,这首诗的体裁属于什么? 7.虽然本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体裁不同,但两首作品所体现的情绪总体上均是由低沉到高昂。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本诗的情感变化,并谈谈由此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