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辨误于微处,贯通于情境 ———名篇名句默写一轮复习 学情分析·准定位 重点难点·破困局 命题热点·察趋势 备考策略·启新程 目 录 CONTENTS 真题溯源·明方向 真题溯源·明方向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这个理解性默写题体现了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以美育人的理念。 真题溯源·明方向 1.为什么考? 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记忆与理解能力 瞄准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 真题溯源·明方向 2.考什么? 3.怎么考? 重视情景载体,落实改革目标。 体现应用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 这个题型以考生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载体,承载了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不仅考查准确记忆,更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名句含义、背景及原文意义的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掌握古诗文语言特点及运用规律。 文化传承与理解:借助古诗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情境化默写中培养逻辑思维和迁移能力,如 2025 年高考新增的 “为图画配诗” 题型。 考查《课程标准》60篇(古诗40篇+文言文10篇)。 真题溯源·明方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10.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真题溯源·明方向 高考真题(2023-2025)+题型特点 纵观近三年高考,名句默写在题型设置、分数设定、难度设计等方面相对稳定,依然是情境理解性型默写,三小题六分,答都来自课标规定背话的篇目。题目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导向育人化 2.全面情境化 3.答案开放化 4.能力复合化 5.为图配诗/文 真题溯源·明方向 一、导向育人化 试题注重立德树人,选取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诗句。包括家国情怀、理想追求、人格修养、哲理智慧、意境优美、艺术审美等类型。如:(2025年全国Ⅰ卷)在毕业典礼上,柳教授谦逊地引用韩愈《师说》中的“ , ”两句,勉励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答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命题特点:通过默写传承文化基因,培育文化自信。 二、全面情境化 近三年默写题最显著的变化是全面实现情境化设计。2023年全国卷已基本告别单纯直接默写,所有题目都设置了具体语境。 如:2025年全国Ⅰ卷中“在毕业典礼上,柳教授谦逊地引用韩愈《师说》中”的诗句,“张老师给守卫边疆的丈夫发信息,引用秦观《鹤桥仙》中的诗句”;2025全国Ⅱ卷中“周末的音乐会圆满成功,媒体报道时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老年大学的教室里悬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对应着开设的书法和茶艺两门课”的诗句;2025年高三调考中“2025年7月10日,在杭州举办的全球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开幕式上,主持人借用柳永《望海潮》中”的诗句。 命题特点:提供历史场景、生活情境或鉴赏要求,要求考生先理解语境,再提取恰当诗句,实现从"记忆检索"到"理解应用"的转变。 真题溯源·明方向 3.答案开放化 突破传统“唯一答案”模式,出现一题多解的开放型命题。 如:(黄冈市2025年高三年级9月调考)枫林枫叶是古代文人角来表情达意的常见意象,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