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夯基固本培元 增分提能增效 ———小说阅读一轮复习 壹 依课标明方向 贰 看真题知趋势 叁 探学情找问题 肆 据问题说策略 目录 依课标明方向 壹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和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考什么———依课标明方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新高考卷不再是按照某一种固定的题型来命题,绝大多数题目都是新鲜的、具体的,或者似曾相识又全然不同的,题目强调立足文本“因文设题”“以材设题”,更注重文本阅读“真实情境”的体验,较为有效地避免了“套路化”。 看真题知趋势 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怎么考———看真题知趋势 1、选文特点 2、命题特点 (1)选择题命题特点 (2)主观题命题特点 3、命题趋势 考情纵览 年份 卷别 作者、篇名 主题 字数 2025 全国一卷 老舍《鼓书艺人(节选)》 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 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的主题 2345 全国二卷 吴敬梓《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节选)》 揭露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精神异化与社会腐败现象,讽刺封建礼教虚伪与道德沦丧 2103 2024 新课标Ⅱ卷 孙甘露《千里江山图(节选)》 强调个人与民族的关系,表达“人民即江山”“江山即人民”的主题 2018 考情纵览 年份 卷别 作者、篇名 主题 字数 2023 新课标Ⅰ卷 陈村《给儿子》 期待儿子用心感悟生活,在乡村生活中找到自我 1968 新课标Ⅱ卷 沈从文《社戏(节选)》 对家乡风俗人情的怀念和热爱 1901 全国乙卷 曹多勇《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体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1701 考情纵览 年份 卷别 作者、篇名 主题 字数 2022 新高考全国Ⅰ卷 冯至《江上》 平凡人物的恩惠的博大 1904 全国甲卷 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和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1983 2021 新高考全国Ⅰ卷 卞之琳《石门阵》 抵御外来侵略,实现和平安宁 1841 (一)选文特点 1、从作家作品看 2024 年三套全国卷中,I卷文学作品的作者徐则臣于2019 年凭借《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II卷文学作品的作者孙甘露于2023年凭《千里江山图》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甲卷文学作品的作者周蓬桦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 (一)选文特点 高中课标提出:“关注当代文学创作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 试题选材呼应课标,同时希望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即鼓励学生选读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提升文学阅读素养。 (一)选文特点 2、从内容主题看 2024年全国II卷阅读材料节选自著名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2023年获得茅盾文学奖,授奖词指出:“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是理想和英雄的风雅颂。革命者以信仰、纯真和勇气高举起冲破黑暗的火炬。对城市空间的凝视和摹写,寄寓着对江山与人民的挚爱和忠诚。叙事明暗交错、光影流转,节奏急管繁弦,在静与动的辩证中保持着沉思与抒情的舒朗开阔,为革命历史题材写作传统展开了新的艺术向度。” 2022年的《支队政委》也是在抒写家国情怀,同为革命文化题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