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94608
【期中必考真题汇编】核心考点:诗歌鉴赏-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296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学年
,
答案
,
统编
,
上册
,
七年级
,
语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必考真题汇编】核心考点:诗歌鉴赏-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一个“闻”字,表明两首诗都是诗人有感而发的结果。诗人在抒发感情前都善于摄取生活中的景物作铺垫。李白的诗选取的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叫”,李益的诗则是 、 。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送巨山① 南宋·刘子翚 二年寄迹②闽山寺,一笑翻然③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注释】①巨山:诗人的朋友张嵲,襄阳人。②寄迹:寄托踪迹,即暂时居住。③翻然:高飞远飏。此指旅行、迁移。 3.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二年寄迹闽山寺”表面写张巨山,实际上带出自己与张巨山在这两年中交往密切。 B.“一笑翻然”四字故作达语,看上去很洒脱,其实是暗示作者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C.历来诗人都喜欢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刘子翚这首诗也借明月来说,强调明月仍然照进书窗,增加凄清的气氛。 D.后两句直抒胸臆,作者想到自己日后看到空空的书房,便更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 4.请分析“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一句与杜牧在《赠别》中提到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相似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初年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7.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上面的诗和曲,完成对话。 小语:《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个字,写了十种景物,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于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文:是啊,其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象征 ,子规啼声悲哀,点明时令,营造气氛,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小语:没错,那你能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小文: 溪居即事①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②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③。 注:①[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②[系]拴,捆绑。③[去却关]却是助词,去却意思为去掉;关:这里指关闭柴门的栓卡、钩环之类。 8.“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描绘出溪居生活的 ,因而“春风”二字,不仅点明 ,也道出了船的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6)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城区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9-26)
【轻质减负】第15课《背影》教学设计(2025-09-26)
【轻质减负】第15课《背影》情境化教学课件(2025-09-26)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外国语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练习语文试题(无答案)(2025-09-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