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8717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0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28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题,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时主题 第1课时 《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几个分组实验学习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中空间结构、木炭、活性炭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3.通过对C60、石墨烯等新物质的渗透学习,开拓视野,感受碳单质在未来社会的应用价值,培养化学服务 社会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2.课时评价任务 (1)学习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主要用途,并独立完成练习1(检测目标1) (2)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思想,并独立完成练习2(检测目标2) (3)学习C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并独立完成练习3(检测目标3)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从物质多样性的视角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在硬度、导电性等物理性质上的差异,穿插介绍活性炭的吸附性等相关内容,又从化学学科未来发展的视介绍新型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在超导、强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以及未来广泛的用途。 4.课时重点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难点是树立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的化学观念,构建“结构一性质一用———的物构观。 5.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本课时属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常见铅笔芯、钻石、玻璃刀等物品,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储备,同时在第四单元净水处已学过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但是学生并不能系统概括金刚石、石墨以及C60的物理性质以及其他碳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关系同学们还未建立,学习时还需加深这部分知识的认知,构建物化观,同时碳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相当广泛,尤其2022北京冬奥会上碳材料发挥出了强大的功能,应穿插于课中,加强爱国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6.课前准备 (1)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2)视频资料:北京冬奥会中保暖颁奖礼服介绍、一支铅笔点亮了整个微型城市、清华大学“神奇的碳”三个视频 (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 (4)分组实验6组 实验用品:玻璃片、小刀、玻璃刀、石墨棒、小灯泡导线、开关、注射器、棉花、小烧杯 药品:黄冰糖水、木炭、活性炭 7.学习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从身边实例出发,引出新课 教师活动1 讲解北京冬奥会中石墨烯所做贡献 播放视频,引出课题 学生活动1 观看视频:碳材料家族———石墨烯在冬奥会上贡献。 问题:石墨烯是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碳材料家族中还有哪些也是质呢 金刚石、石墨和C60 【活动意图】通过冬奥会中石墨烯所做的巨大贡献,引入碳材料家族中另三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化学的热情。 环节二:探性质 知用途 教师活动2 展示钻石戒指实物 引导学生观察 指导操作,强调安全引导分析总结 展示一支铅笔,可以干些什么呢 以画画、写字…… 播放“一支铅笔点亮了整个微型城市”的短视频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石墨的物理性质。 指导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总结石墨的性质 指导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总结石墨的性质 学生活动2 学习任务1:观察钻石戒指实物,总结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小组代表回答: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的固体 实验1:分组实验,用小刀和玻璃刀切割相同的玻璃片 操作要求:每个小组派两位同学分别用小刀和玻璃刀切割相同的两片玻璃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小组代表回答:小刀在玻璃片上无划痕 玻璃刀在玻璃片上有划痕一一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