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99309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 课件+教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703202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语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写作 语言要连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明确语言连贯的核心要求:话题统一、语序合理、衔接过渡自然,理解语境和谐、表述角度一致对连贯的辅助作用。 能熟练运用关联词(如 “不仅…… 也……”“因为…… 所以……”)、提示语(如 “例如”“有一次”)、过渡句,实现句子间的紧密衔接。 能在段落及篇章写作中,围绕中心话题,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安排内容,避免语序混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 “不连贯文段” 与 “修改后文段”(如课件中 “爸爸的事例”),自主探究语言连贯的修正方法。 结合课文范例(《昆明的雨》《济南的冬天》《背影》),小组合作分析 “语序安排”“衔接技巧” 在名篇中的运用。 通过 “片段修改”“篇章写作”“互评修改” 的实践,逐步掌握语言连贯的写作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 “语言连贯” 是清晰表达思维、有效沟通的关键,培养对语言表达的严谨态度。 在赏析名篇连贯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逻辑美与流畅美,提升对语文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 “话题统一” 的方法: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内容,避免中途切换话题。 学会合理安排语序:根据内容需求选择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如《济南的冬天》用空间顺序写雪景,《我为什么而活着》用逻辑顺序谈爱情)。 运用关联词、过渡句实现衔接:能根据句子间的关系(转折、因果、递进等)选择恰当的衔接方式。 (二)教学难点 在篇章写作中,兼顾 “话题统一”“语序合理”“衔接自然”,实现全文整体连贯。 结合语境调整语言,做到 “表述角度一致”(如课件中母爱小诗的补写)、“情景相宜”(如《背影》中 “祸不单行” 的背景与情感连贯)。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 “生活中表达混乱的案例”(如 “同学说活动流程没条理”)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 “不连贯” 的弊端。 案例分析法:依托课件中的名篇片段(《昆明的雨》写菌子、《背影》写奔丧),拆解连贯语言的设计思路。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 “不连贯文段的问题”“衔接技巧的运用”,共同完成修改任务。 实践练习法:通过 “片段修改→篇章写作→互评反馈” 的阶梯式练习,巩固所学技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知 “语言连贯”——— 明确要求,学习方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 分钟) 教师呈现两个场景: 场景 1:同学描述 “运动会接力赛” 时说:“小明跑第一棒,操场人很多,小红接棒时差点掉了,我给小红加油,最后我们班赢了。” 场景 2:课件中 “不连贯的爸爸事例”(既说工作又说家庭,无中心、语序乱)。 提问引导:“大家听这两个表述,有没有觉得‘听不明白’或‘不舒服’?问题出在哪里?” 小结导入:这些表述的问题是 “语言不连贯”——— 要么话题乱,要么顺序错,要么没衔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如何让语言连贯”。 (二)新知探究,拆解方法(25 分钟) 1. 探究一:话题统一 ———一根线串起所有珠子” 课件呈现 “爸爸事例” 的原文与修改稿: 原文:爸爸爱工作(获奖、修机器)→ 爸爸花时间陪家人(郊游、买攻略)(无中心,话题跳转生硬)。 修改稿:中心句 “爸爸是一个既热爱工作又热爱家庭的人”→ 先讲工作(获奖、修机器)→ 过渡句 “工作之余,爸爸会花很多时间陪家人”→ 再讲家庭(买攻略、郊游)。 小组讨论:“修改稿加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改后更连贯?” 教师小结:话题统一 = 中心句统领 + 不随意切换话题,中心句像 “主线”,所有内容都要围绕它展开;若要换子话题(如从 “工作” 到 “家庭”),需用过渡句衔接。 2. 探究二:语序合理 ———按‘规矩’排顺序” 呈现两个范例,小组分析语序特点: 范例 1(空间顺序):《济南的冬天》“山上的矮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