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01189

【考点精讲】浙教版九上-重难点03 金属的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实验(重难点讲解+题型强化)(原卷+解析版)

日期:2025-10-0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9216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难点,解析,原卷,强化,题型,讲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精讲】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考点梳理与巩固 重难点03 金属的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实验 知识点一、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相同条件下,金属Mg、Al、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H2的速度由快到慢的是Mg>Al>Zn>Fe 。 2、过量的金属Mg、Al、Zn、Fe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制取的H2的质量比为1:1:1:1。 【拓展】产生1g H2所需要的四种金属的质量分别是Mg:12g;Al:9g;Zn:32.5g;Fe:28g 。 图像:(X-时间,Y-H2的质量) 3、等质量的金属Mg、Al、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的H2,产生H2的量由多到少的是Al>Mg>Fe>Zn 。 图像1:(X-时间,Y-H2的质量) 图像2:(X-HCl的质量,Y- H2的质量) 【拓展】如何判断金属产生H2量的多少?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越小,等质量时产生的H2的量越多。 4、等质量金属与Mg、Al、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量由大到小的是Zn<Fe<Mg<Al。 5、生成相同化合价的金属(假设X、Y均为+2价),产生H2的量越小,相对分子量越大。 知识点二、金属与盐反应的先后问题 当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多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金属按照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从它的盐溶液中被置换出来; 当几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金属按照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知识点三、金属与酸、盐反应的质量变化问题 在置换反应中,溶液质量的变化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单质的(相对)质量之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溶液质量增大。 知识点四、金属氧化还原实验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铜,观察颜色,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注意观察试管中变化,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加热前氧化铜为黑色粉末状固体,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氢气也可以使氧化铜变成铜。 【注意】点燃酒精灯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反应结束后仍然需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目的是为了避免铜又重新被氧化为氧化铜。 C+2CuO2Cu+CO2↑ C+CO22CO CO+CuO△Cu+CO2 H2+CuO△Cu+H2O 知识点五、混合气体成分探究 混合气体通常考察H2、H2O、CO、CO2等探究含有的成分,先检验是否存在H2O、CO2再检验H2、CO: 1、检验是否存在H2O、CO2时,应先通过无水硫酸铜,若变蓝色,则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检验后去除H2O、CO2,应先通过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 2、检验是否存在H2、CO时,应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变黑色,将生成物通过无水硫酸铜,若变蓝色,则说明有水蒸气,从而说明有氢气。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从而说明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采用点燃的方法处理一氧化碳或在导管后扎气球收集一氧化碳,可以防止污染空气 题型一、金属的氧化还原实验(综合) 1.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开始应先打开弹簧夹 。(填①或②) (2)实验中A处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 (3)检验A中生成的固体粉末的方法是: 。 (4)若通入足量的CO后,在B中得到3g白色沉淀,则氧化铁的质量为: g。 【答案】 ② 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用磁铁吸引的方法检验有铁生成 1.6g 【详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相遇受热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应该先打开弹簧夹②通入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发生爆炸,故选:②;(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3)A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