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达中学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计90分) 1. 朱熹认为,人对待自然万物,一方面要依仁即生生的原则处之,以利物、生物、成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又主张“圣贤出来扶临万物,各因其性而导之。如昆虫草木,未尝不顺其性,如取之以时,用之有节。”其主张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是( ) A. 以民为本 B. 崇德尚贤 C. 天人合一 D. 和而不同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先秦时期有思想家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存天理,灭人欲 D. 兼爱、非攻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反映了( ) A. 多样性和包容性 B. 统一性和一致性 C. 传统性和保守性 D. 独立性和排他性 4.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多主张“师夷长技”以改革中国,而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认识的西方“长技”却不同。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合适的是( ) A. 学造器物→仿行制度→思想解放 B. 学造器物→思想解放→仿行制度 C. 宗教信仰→仿行制度→思想解放 D. 仿行制度→宗教信仰→学造器物 5. 682年,新罗于首都设立国学,向学生传授《论语》、《孝经》、《毛诗》、《礼记》、《书》《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地方亦设学以教育民间子弟。史载新罗人人“知书喜学”,号称“君子之国”。这可用来说明( ) A. 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 B. 朝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C. 朝鲜典章制度仿效中国 D. 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 6. 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 ) 人物 内容 将军冯邕之妻元氏 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 长乐长公主元瑛 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 乐安郡公主元仲英 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 A. 女性教育得到发展 B. 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 C. 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D. 社会伦理道德儒家化 7.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 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 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 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8. 在中国古代,“以佛修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三教互补关系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特征。这反映了( ) A. 中国形成了三教鼎立的文化格局 B. 儒释道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 C. 三教共生缔造出稳定的文化结构 D. 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发展特征 9. 汉代画像砖是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和艺术的珍贵资料。观察图1、图2,这两幅画像砖的内容设计( ) A. 深受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B. 折射出森严的社会等级 C. 打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D. 实质是政治教化的工具 10. 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是( ) A. 创造了古老的文字,文学作品中都有神话故事 B. 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体现对来世的渴望 C. 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 都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法律成就 11. 文学是现实的写照。“肆虐的洪水无人能抗拒,它令天庭震撼,大地颤抖,孤儿寡母衣不蔽体,行将收割的庄稼淹没在汪洋中。”这种无力感描绘最有可能出自( ) A. 两河流域地区 B. 埃及尼罗河地区 C. 印度河与恒河地区 D. 雅典与斯巴达地区 12. 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在描述佛罗伦萨建筑时提到“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 追求宗教救赎 B. 追求物质享受 C. 追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D. 追求政治权力 13. 观察下面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 A.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B. 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C. 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 D. 咖啡的传播与流行 14.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