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6597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597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月月,答案,试题,历史,安顺市
  • cover
普定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以巩固政权,这一措施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 B. 加强了周王统治,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 C. 使中央有效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诸侯势力的膨胀 D. 使周王朝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统治秩序 2.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A. B. C. D. 3.南宋学者叶适《水心别集》中指出:“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以下结论最能体现叶适观点的是( ) A.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与安定 C. “柔”是指文官统军 D. 宋代崇文抑武导致边防危机 4.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 A. 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 B. 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 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 D. 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5.“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但“处于‘统而不治’地位平常仅扮演仪式性角色”。西方近代史上与上述特征相符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6.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l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 B. 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C. 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 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7.1869年,英国自由党首相格莱斯顿说:“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十分之九的立法工作是通过政府之手。”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议会丧失了立法权 B. 内阁权利得到扩张 C. 政党政治遭到破坏 D. 集权政治得到发展 8.1912年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最能反映对总统权力的限制的措施是( ) A. 总统由选举产生 B. 定都南京 C.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9.1944年,中国共产党就当时的危局,多次发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倡议,获得民众广泛拥护,这给国民党构成了强大的政治压力。造成国民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民党内部贪污成风腐败不堪 B. 中国共产党努力抗战赢得民众支持 C. 国民党统治能力受到严重怀疑 D. 统制政策使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10.美国国务卿曾说,“他们感到,撤走我们军队似乎是抛弃中国让她毁灭”,而且“看到外国租界作为避难所,作为强有力的、稳定的经济资源,有极大的价值”。该言论的背景是( ) A.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B.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D.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1.秦汉时期,三公拥有封驳权与不平署权。如汉哀帝令封董贤,丞相王嘉“封还诏书”。汉桓帝诏郡国逮捕党人,“案经三府,太尉陈蕃……不肯平署”。据此推知( ) A. 丞相与太尉相制衡 B. 专制皇权受到制约 C. 皇权呈现衰弱趋势 D. 皇权相权矛盾激化 12.《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人士,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这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变化主要是(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社会矛盾缓和 C. 科举制度完善 D. 门第观念淡化 1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威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