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7297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11-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86643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国家,出路,探索,列强,侵略
  • cover
(课件网) 第6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超限突破” “文明嫁接” “颠覆重构” 第16课 “觉醒”与“沉沦”的双重变奏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时空定位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842 年 《南京条约》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844 年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清末新政 实业救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40 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1年 金田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01 年 1900 年 八国联军侵华 1895年 《马关条约》 1858年 《天津条约》 1883年 1885年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中法战争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理论上学习西方技术 制度上学习西方 实践中引进西方技术 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早期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 维新思想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860年 《北京条约》 1853年 定都天京 1856年 天京事变 1864年 天京陷落 1898年 百日维新 1884年 新疆建省 1878年 左宗棠 收复新疆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总理衙门 义和团运动 侵略 抗争 台湾人民发对割让台湾 一个趋势:列强侵略加剧使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 两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两个阶段的侵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边疆危机; 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有利于 刺激了 阶段性特征 特征 晚清(1840-1912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 具体表现 政治 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经济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并初步发展 思想文化 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近代教育兴起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 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加剧 外国侵略 激化 自然灾害 1、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响 “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太平天国讨清檄文》 吏治腐败,盘剥百姓,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军费、赔款 农民的经济负担 鸦片持续输入 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洋货涌入 农业、小手工业破产 1800-1850年间,中国的气候异常……1840年前后全国平均气温达近三百年来最低点,同时,全国涝灾、雹灾和雪灾比以往100年明显增多……其间广西南宁地区农业失收更为严重,至少有10个坏年景。 自然灾害频发 (洪秀全)从16岁第一次到广州参加秀才考试,直至1843年,四次科考,四次落第,成为一名高龄的落第童生。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洪秀全科举落第,吸收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 2、过程 阅读教材,根据时间轴提示,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大事记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颁布纲领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1864年 1856年 1856年 1853年 1851年 1851年 1853年 金田起义 全盛时期 由盛转衰 《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纲领 1859年 《资政新篇》 太平军北伐、西征巩固政权 一、太平天国运动 3、纲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