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人无信不立 专题学习活动 人无信不立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无论古今,诚信都应该成为个人必备的精神品质。诚实做人,讲求信用,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下面的活动围绕“信”展开,同学们分小组探究“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然后全班集中,举办一次小型的演讲会。 1. 搜集有关“信”的资料,了解“信”的内涵,明确“信”的意义。 2. 以“信”为本,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做诚实守信之人。 3. 学习写演讲稿,通过演讲等活动加深对“信”的理解。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 从古至今,“信”都被认为是个人立身、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美德。古代先哲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历代的道德楷模践行“信”的美德,他们的品行令人景仰。理解古人对“信”的论述和践行有助于我们追溯诚信思想的渊源,深入把握其内涵。 1.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各组分别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或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内涵。 2.汇总并整理本组搜集的资料。可将资料先划分为观点类和事例类,再根据“信”的类别,进一步划分为“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也可将所有资料划分为“正面”“反面”两类。最后各小组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小册子,借助合适的媒介分享。 3. 研读整理后的资料,小组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 “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讨论结束后,组内推选一名代表作简要总结,在班级交流分享。 古代关于“信”的名言 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商鞅立木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活动二:环顾身边思诚信 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诚信的内涵与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 让我们环顾身边,寻找守信之人,听取长辈观点,思考如何建设诚信社会。 1.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讲诚信,重责任言必信,行必果。从你身边找一两位这样的人去访问,听听他们的故事,问问他们的想法。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说说你的感想。 2.访问你的父母、老师等长辈,听听他们对诚信的理解,相信他们的认识和经验对你践行诚信一定会有所帮助 3.联系你所了解的社会上的一些诚信故事,小组展开讨论: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特别需要讲求诚信 我们应该如何倡导共建诚信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