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常见的电解质。 2.认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能从电离的视角认识酸、碱、盐的概念。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并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增强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意识。 4.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正误判断。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 难点: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 ◆知识点一 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 或 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 ,如HCl、H2SO4等; ,如NaOH、Ca(OH)2等; ,如NaCl 、NH4Cl、KNO3等;水;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 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大多数有机物,部分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即学即练 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NaOH固体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aOH是电解质 ②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③液态铜的导电能力很强,所以铜是电解质 ④FeCl3溶液能导电,所以FeCl3是电解质 ⑤C2H5OH(乙醇)是化合物,所以它是电解质 ⑥BaSO4、CaCO3都是难溶物,其水溶液不导电,故它们不是电解质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知识点二 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 (1)概念:电解质 或 时,形成自由移动的 的过程,叫做电离。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电解质的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实例(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①H2SO4:H2SO4===2H++SO; ②KNO3:KNO3===K++NO; ③Ca(OH)2:Ca(OH)2===Ca2++2OH-。 2.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HCl:HCl===H++Cl-; H2SO4:H2SO4===2H++SO; 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 的化合物。 (2)NaOH:NaOH===Na++OH-; Ba(OH)2:Ba(OH)2===Ba2++2OH-; 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 的化合物。 (3)Na2CO3:Na2CO3===2Na++CO; NH4Cl:NH4Cl===NH+Cl-。 盐是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和 的化合物。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强酸、强碱、大部分盐书写时用“===”连接,如HCl===H++Cl-、NaCl===Na++Cl-。 (2)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 ①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 电离,如NaHSO4===Na++H++SO。熔融状态下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熔融)=== 。 ②弱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 阴离子和阳离子,如NaHCO3===Na++HCO。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遵循原则 (1)符合 事实。 (2)质量守恒:“===”两边原子种类、数目、质量 。 (3)电荷守恒:即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电解质溶液呈电 。 5.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目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目越 ,离子所带电荷越 ,导电能力越强。 (2)判断电解质是否导电,关键要看电解质是否发生电离产生了 的离子,还要看电离产生的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目的 ,如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水电离产生的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目很小,故认为其水溶液不导电。 即学即练 1.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Ba(OH)2===Ba2++2OH- B.NaHSO4(熔融)===Na++H++SO C.MgCl2===Mg2++2Cl- D.H2SO4===2H++SO 2.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若有一定浓度的Ca(OH)2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渐通入CO2。则下列四个图中,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CO2气体量的关系(x轴表示CO2通入的量,y轴表示导电能力)的是( ) A B C D ◆知识点三 离子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