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2课时 离子反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题目限定条件,建立正确解答离子共存问题的思维模型。 2.掌握离子推断题的解析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共存 离子推断 难点:离子推断 ◆知识点一 离子共存 1.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的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 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若离子之间能 发生化学反应 ,则一般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两类情况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如生成BaSO4、AgCl、CaCO3、CaSO4、Ag2SO4、BaCO3、MgCO3、Fe(OH)3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CH3COOH、HClO、H2O、NH3·H2O等。 ③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如生成CO2、SO2、H2S等。只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能发生置换反应 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如Fe与CuSO4溶液的反应,实际上是Fe与Cu2+之间的置换反应。 即学即练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Fe3+与OH-会生成Fe(OH)3沉淀,无法大量共存,A错误; B.H+与HCO反应生成CO2和H2O,无法大量共存,B错误; C.Na+、SO、Fe2+、I-之间无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且无强氧化性离子引发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H+与CH3COO-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无法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C。 2.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 B.、、 C.、、 D.、、 【答案】B 【分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 【解析】A.铁离子的溶液为黄色、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A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B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钙离子、氢离子、银离子均会反应,且银离子和氯离子也会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二 离子检验、推断和提纯 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SO、SO、CO、Cl-。 (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不可能有SO、CO存在。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时,溶液中不可能有SO、SO、CO存在。 (3)当溶液中有阳离子Ba2+和Ag+时,上述所有阴离子都不可能存在。 【探究归纳】 1.离子推断的一般解题思路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一定含有的离子→根据离子共存判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可能含有的离子。 2.离子推断的“常用原则” (1)肯定性原则:据现象推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2)互斥性原则:如溶液中含有Ba2+,则不存在大量的CO、SO。 (3)进出性原则:要注意所加试剂引入什么离子,是否造成干扰。 (4)守恒原则(电中性原则):阳离子和阴离子同时存在于溶液中且正负电荷总量相等。 3.三种离子的检验方法 4.物质的提纯 (1)物质提纯的一般思路 混合物组成分析→沉淀剂的选择→合理安排加入沉淀剂的顺序→考虑过量沉淀剂如何除去→确定实验步骤及实验操作。 (2)溶液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原则 (3)粗盐提纯时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 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后续试剂要能够将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要在氯化钡溶液之后加入,稀盐酸要在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之后加入。通常加入试剂的几种顺序: ①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稀盐酸; ②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稀盐酸; ③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过滤)稀盐酸。 即学即练 1.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