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内容概览 01 竞赛技巧总结 核心策略精讲,高效解题通法提炼 02 技巧针对训练 专项能力突破,弱点题型强化攻坚 03 综合培优精练 高阶思维拓展,综合问题融合演练 04 竞赛真题精练 实战命题解密,赛场节奏模拟特训 竞赛技巧1 酸碱质子理论(Bronsted 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Br nsted-Lowry Acid-Base Theory)是1923年由丹麦化学家约翰尼斯·布朗斯特(Johannes Br nsted)和英国化学家托马斯·劳里(Thomas Lowry)各自独立提出的酸碱定义理论。它是对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Arrhenius Theory)的重要扩展,摆脱了溶剂必须为水的限制,更广泛地描述了酸碱反应的本质——— 质子(H+)的转移 。 1、酸、碱的定义 (1)酸: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A (酸) = H++ A— (共轭碱)。如HCl,NH4+,HSO4-,H2PO4-等都是酸,因为它们能给出质子; (2)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该过程可表示为B (碱)+H+=BH+(共轭酸)。如CN-,NH3,HSO4-,SO42-都是碱,因为它们都能接受质子。 (3)酸碱两性物质:若某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就既是酸又是碱,可称为酸碱两性物质,如HCO3-等,通常称为酸式酸根离子。 2、酸碱的共轭关系 质子酸碱不是孤立的,它们通过质子相互联系,质子酸释放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碱,质子碱得到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酸。这种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可用通式表示为:酸碱+质子,此式中的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例如NH3是NH4+的共轭碱,反之,NH4+是NH3的共轭酸。又例如,对于酸碱两性物质,HCO3-的共轭酸是H2CO3,HCO3-的共轭碱是CO32-。换言之,H2CO3和HCO3-是一对共轭酸碱,HCO3-和CO32-是另一对共轭酸碱。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反之亦然。 3、 酸碱反应的实质 质子理论认为, 酸碱反应的本质是质子(H )从一个酸转移到另一个碱的过程 。任何酸碱反应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通式为:酸1+ 碱2碱1+ 酸2, 酸1将质子传递给 碱2 ,自身变成其共轭碱——— 碱1; 碱2接受质子,自身变成其共轭酸——— 酸2 。 例如: HCl + NH3 Cl- + NH H2O + NH3 OH- + NH HAc + H2O Ac-+ H3O+ H2S + H2O HS-+ H3O+ H2O + S2- OH- + HS- H2O + HS- OH- + H2S 4、 溶剂的作用:质子理论强调了溶剂在质子传递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 两性溶剂 (既能作为酸又能作为碱的溶剂,如水、液氨、乙醇、醋酸等)。溶剂分子可以作为酸或碱参与反应,帮助质子的传递和稳定产生的离子(如 H3O+在水中)。溶剂的 介电常数 和 质子自递常数 直接影响溶质酸碱的强度和行为。 竞赛技巧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2易”“2等”“2查” (1)“2易”: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其他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2)“2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3)“2查”:一是检查离子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是否最简;二是检查是否漏写离子反应。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拆分原则: (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2)改写微溶物时要看清题目要求:①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 ②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如石灰水和石灰乳:石灰水写成离子形式而石灰乳则写化学式。 (3)氨水作反应物写NH3·H2O;作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号)。 (4)容易出现错误的几类物质的改写。 ①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如NaHCO3不能拆写成Na+、H+和CO,应拆写成Na+和HCO。 ②浓硫酸作为反应物不能拆开写,应写成化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