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测试题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建设美丽中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B.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发展废旧电池回收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D.提升石油化工水平,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2.《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竖井采煤 B.轧蔗取浆 C.火法炼锌 D.晒制海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锰酸钾是一种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晶体,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3.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试管 C.漏斗 D.集气瓶 4.下列关于高锰酸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 B.高锰酸钾受热不易发生分解 C.高锰酸钾难溶于水 D.制氧气时高锰酸钾中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 5.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6.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在医疗麻醉和食品防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该成分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7.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还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 B.提出问题 C.作出猜测 D.得出结论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常用来切割玻璃 B.稀有气体通电发各色的光,用于制霓虹灯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制氮肥 D.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9.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反应前注射器活塞均在0刻度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注射器I中气体可以使燃着木条燃烧的更旺 B.一段时间后,注射器I活塞移动至刻度处,则理论上注射器Ⅱ活塞应移动至刻度处 C.电解液中加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10.茶艺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艺术。泡茶时。茶壶中的滤网将茶水与茶叶分离。下列实验操作与这种分离方法原理相似的是( )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蒸馏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12.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白醋(闻气味) B.水和双氧水(二氧化锰) C.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D.铁丝和铜丝 (观察颜色) 13.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改造、应用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果汁 B.蔗糖水 C.冰水混合物 D.洁净的空气 14.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个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酚酞试液遇氨气变红。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乙实验有利于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C.甲实验只根据“固体消失”这一现象,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16.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试管 B.连接仪器时,先将玻璃管润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