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9814

12 短文二篇 课件

日期:2025-10-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458523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短文,二篇,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12 短文二篇 阅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深入其中,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今天,我们再随古人,学习两篇不同风格的歌咏山水美景的优美篇章———《短文两篇》,欣赏不同的景,感受别样的情。 文体知识 山水游记 概念:古代散文的一个分支。主要写登临山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也兼以抒情、议论,表现作者的才识和思想。 主要特点: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字音识记 夕日欲颓 ( tuí ) 沉鳞竞跃 ( lín ) 能与其奇者 ( yù ) 亦未寝 ( qǐn ) 荇 ( xìng )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 念无与为乐者 (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 ) 夕日欲颓 ( 古义:坠落。今义:萎靡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 )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 副词,将要 ) 欲 实是欲界之仙都 ( 名词,欲望 ) 词类活用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形容词用作名词,奇丽的景色) 文言虚词 山川之美 ( 助词,相当于“的” ) 念无与为乐者 ( 介词,相当于“和”“同” )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表判断)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 2. 省略句 解衣欲睡 ( 其前省略主语“吾” ) 3. 倒装句 (1) 相与步于中庭 ( 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 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文题解读 “答谢中书书”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书”即书信,是古时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谢中书,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指谢征,也有人认为指谢朏、谢眺或谢览,此四人均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均曾担任过中书省的官职。题目点明了文章是陶弘景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背景探寻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共同谈论、赞叹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全,都。 消散。 此起彼伏。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啼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在,的确。 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 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宋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作者笔下的景色美在哪里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晖。 青林翠竹,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