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1549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随堂练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2.1.2钠的几种化合物(含解析)

日期:2025-11-0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081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解析,化合物,几种,2.1.2,元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钠及其化合物 钠的几种化合物 冬奥会开幕式上,绚烂的烟火表演给各国运动健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其中,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 可用稀硫酸清洗过的铂丝做焰色试验 C. 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 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KCl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 B.易溶于水,可用于食用碱或工业用碱 C.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供氧剂 D.受热分解,常用于制作糕点的膨松剂 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B.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C. 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 D. 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者产生气体多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 CO2气体(HCl)———饱和NaHCO3溶液 B. NaHCO3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盐酸 C. 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放在氧气中加热 D. Na2CO3固体(NaHCO3)———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③表明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 反应④说明高温时比更稳定 C. 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D. Na放在空气中表面最终生成的是 6. 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 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 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 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7.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实现海水淡化 B. ;碱母液储罐小于氨母液储罐 C. 流程中可以循环的物质有和 D. 吸氨和碳酸化所用和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2∶1 8. 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NO B. b点对应的溶液中:K+、H+、MnO、Cl- C. 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Cl-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Cl-、NO、Fe2+、Mg2+ 9. 实验小组探究和的性质。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和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实验2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中加入少量或固体,分别加热一段时间 受热时Ⅱ中无明显现象,受热时Ⅱ出现浑浊 (1)写出实验1中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2)①实验2中,试剂a是_____,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②称量固体168g,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7g,则剩余固体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实验3 浓度/ 0.01 0.10 0.50 0.01 0.0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 有浑浊 0.10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有沉淀 0.50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有沉淀 已知:易溶于水。 (3)溶液与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但没有观察到气体,可能原因是_____。 (4)写出溶液中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反思评价】 (5)根据实验3,鉴别浓度均为0.50的和的方法是:分别取等量溶液置于两试管中,_____。 10.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工业纯碱(假设仅含碳酸氢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三种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填空: 方案一:纯碱样品经加热后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并计算碳酸钠的质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