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实验四钠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焰色试验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了解碳 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学会焰色试验的操作,通过焰色试验判断试样中所含 的金属元素。 2.通过了解我国科学家(侯德榜)的科研成果,增强科技成就感。 基础知识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氧元素 化合价 颜色、状态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 与二氧化碳反应 相同点 化学 生成 性质 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都有 ,而氧化 不同点 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均没有 转化的方程式 2Na0+O,△2NaO, ⊙0 普通高中学生实验指导·化学·必修第一册(通用版) 2.Naz CO3与NaHCO3的比较 Naz COs NaHCO 俗名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溶解度比NaCO3 溶于水,先变 测温度 溶于水,吸热 成晶体,并放热 溶于水 加酚酞 变红 变红 溶液 CO+2H+- 与盐酸反应 HCO,+H+- 热稳定性 较稳定 2 NaHCO,△ 用途 洗涤剂、制玻璃等 食用碱、治疗胃酸过多等 3.Na2CO3、NaHCO3的鉴别方法 (1)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 (2)溶液的鉴别可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测pH法。 ①沉淀法:稀溶液中滴加BaCl2(或CaCl,)溶液,产生沉淀的是Naz CO3溶液。 ②气体法:逐滴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s溶液。 ③测pH法:用pH试纸测其pH,pH大的是Na2CO3溶液。 4.常见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颜色 金属元素 锂 钠 钾 铷 钙 锶 钡 铜 焰色 紫红色 黄色 紫色 紫色 砖红色洋红色 黄绿色 绿色 【实验材料】 Na2CO3与NaHCO3、Na2O2、蒸馏水、酚酞溶液、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碳 酸钾溶液、盐酸、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试管若干、药匙、铂丝、温度计、木 条等。 实验四 实验过程 1.Na2O2与H2O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实验结论 过氧化钠与水剧 有大量气泡产生 烈反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有氧气产生 生成氢氧化钠和氧 酚酞 气,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 试管底部温度升高 反应放热 H.0 2Na2 O2+2H2O -Na,0 有碱生成,NaO2 4NaOH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具有强氧化性,使 O2个 之褪色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1)Naz CO3和NaHCO在水中的溶解性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约1gNa2CO3固体和1 g NaHCO3固体。 现象 实验操作 Naz CO NaHCOs ①观察Na2CO3和NaHCO3的外 白色粉末 细小的白色晶体 观并进行描述 ②向以上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 滴水,振荡,观察现象;将温度计 温度计示数升高 温度计示数降低 分别插入其中,温度计的示数有 何变化 ③继续向②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全部溶解完 部分溶解 5mL水,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④分别向③所得溶液中滴入1一2 溶液显浅红色,比前 溶液显浅红色 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者溶液颜色浅 13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实验一胶体的制备和检验 基础知识 1.粒子分散分散系被分散成粒子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里形成分散系分散 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溶液、胶体和浊液 3.气溶胶云、雾液溶胶牛奶固溶胶有色玻璃 实验过程 1.加热至沸腾FeCI2饱和溶液 2.无光亮通路一条光亮的通路散射丁达尔效应 反思总结 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因为胶体粒子大小适中,光线照射到胶体的粒子时发生散射, 散射光线进入人眼,人以为是胶体在发光,所以看到光亮的通路。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小 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太大,无法发生散射。 2.制备Fe(OH):胶体时,是将FC1溶液滴加到沸水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为搅拌会使胶体聚沉。 3.性质丁达尔效应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4.可通过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进行鉴别。当用光束通过NCI溶液和鸡蛋清胶体时,从侧面能 够观察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鸡蛋清胶体。 巩固提升 1.C 2.解析:(1)可利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