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数学活动课□ 其他□ 1.内容分析 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初中数学中关于三角形性质判定的重要定理之一。它与勾股定理紧密相连,勾股定理是在已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得出三边的数量关系;而勾股定理逆定理则是已知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二者互为逆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完整理论体系。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勾股定理逆定理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测量距离和角度等信息,构建直角三角形模型,从而计算出未知的距离或角度,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学情分析 1、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发展的时期,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推理不严谨的情况。例如,在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时,不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三边进行计算和判断,或者在推理过程中出现跳跃步骤等问题。 2、数学建模能力的初步形成 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初步具备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时,他们可以尝试根据实际情境构建直角三角形模型,并运用定理来解决问题。然而,学生在构建数学模型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主要表现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抽象能力不足,不能准确地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和数量关系,导致建立的模型不合理或不准确。 3.教学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活动1 学生活动1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已知在△ABC中,∠c=90°,AC=12,BC=5,AB= 。 2、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4,则第三边的长是 。 3、已知在△ABC中,BC=41,AC=40,AB=9,则此三角形为 三角形, 是最大角。 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那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共同探讨的课题。板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4、如图,根据点A,B,C,D,E在图中的位置填空。 (1)射线OA表示 。 (2)射线OB表示 。 (3)射线OC表示 。 (4)射线OD表示 。 (5)射线OE表示 。 独立完成后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复习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复习方位角相关知识,为例1打基础。 活动1:应用举例,探究新知 例1 如图,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点Q,R处, 且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问题1 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2 由于我们现在所能得到的都是线段长,要求角,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练习1:如图,南北方向PQ以东为我国领海,以西为公海,晚上10时28分,我边防反偷渡巡逻101号艇在A处发现其正 西方向的C处有一艘可疑船只正向我沿海靠近,便立即通知在PQ上B处巡逻的103号艇注意其动向,经检测,AC=10海里,BC=8海里,AB=6海里,若该船只的速度为12.8海里/时,则可疑船只最早何时进入我领海? 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思路吗? 学生独立审题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教师板书过程 学生先独立审题,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在此过程中如果较多学生遇到障碍,开展小组合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