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362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课件(共44张PPT)

日期:2025-10-1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26234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PPT,44张,课件,知识点,性质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节 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2.从向量的角度理解分子的极性 (1)若分子中共价键极性的向量和等于0,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H4、BF3等。 实 例 解 释 对称的3个F所带负电的向量和位于分子中心,即与B重合,且负电量与B所带正电量相等,分子不带电,为非极性分子 对称的4个H所带正电的向量和位于分子中心,即与C重合,且正电量与C所带负电量相等,分子不带电,为非极性分子 (2)若分子中共价键极性的向量和不等于0,则为极性分子,如H2O、NH3等。 实 例 解 释 2个H所带正电的向量和位于2个H连线的中间,即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3个H所带正电的向量和位于3个H连线的正三角形的中心,即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分子 BF3 CO2 SO3 H2O NH3 SO2 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 3 4 6 2 3 4 中心原子所在的主族序数 3 4 6 6 5 6 分子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极性 极性 极性 (3)方法三:从中心原子有无孤电子对的角度判断 对于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A上有孤电子对,则为极性分子;若无孤电子对,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H4、BF3、SO3为非极性分子,H2S、SO2、PCl3为极性分子。 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只含极性键的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O是极性分子,而CH4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如C2H4。 4.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由于不同成键原子间电负性的差异,共用电子对会发生偏移。偏移程度越大,共价键极性越强,在反应中越容易发生断裂。所以键的极性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分子间的作用力 (1)范德华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很弱,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 (2)氢键: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X(N、O、F)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Y(N、O、F)之间形成的作用力。氢键属于一种较弱的作用力,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但比范德华力大。 (1)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范德华力很弱,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范德华力影响物质(分子)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例如,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萘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等。 (2)氢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3)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性越大。如乙醇与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影响分子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1)“相似相溶”规律:溶质与溶剂的极性相似,物质溶解度较大。 (2)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氢键可增大其溶解度。 (3)有机物一般易溶于有机溶剂,且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随碳数增大而减小。 (4)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增大其溶解度。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无机含氧酸分子中的氢原子多与酸根上的氧原子相连,形成羟基。 含氧酸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结构 简式 Cl—OH 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 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由上表分析可知: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2)氯元素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通过计算它们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比较它们酸性的强弱。 含氧酸 HClO HClO2 HClO3 HClO4 氯元素价态 +1 +3 +5 +7 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 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由上表分析可知:同种元素的含氧酸中,成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