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1课时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和生活中,化学腐蚀比电化学腐蚀普遍,危害更大 B.大多数金属腐蚀的原因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化学腐蚀的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D.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都产生电流 【答案】C 【解析】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普遍,危害更大,A项错误;所有金属腐蚀的原因均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项正确;化学腐蚀过程中无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有微弱电流产生,D项错误。 2.下图表示的是钢铁在海水中的锈蚀过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金属腐蚀过程为析氢腐蚀 B.正极为C,发生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D.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答案】D 【分析】钢铁中含有铁和碳,在潮湿的环境中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 【详解】A.从图中看出,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所以发生了吸氧腐蚀,故A错误; B.碳作正极,发生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在酸性环境下,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析出氢气,即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是析氢腐蚀,故C错误; D.吸氧腐蚀时,氧气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2H2O+4e =4OH-,故D正确。 故选D。 3.为检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将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放入酸化的3%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分别实验,能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 B.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无蓝色出现 C.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D.加入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D 【分析】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被腐蚀,则将其放入到酸化的3%NaCl溶液中,会构成原电池,由于锌比铁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而铁片作正极,溶液中破损的位置会变大,铁也会继续和酸化的氯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溶液中会有亚铁离子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氯化钠溶液中始终存在氯离子,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不管铁片是否被腐蚀,均会出现白色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检测氧化性物质,但不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均无氧化性物质与碘化钾发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KSCN溶液可检测铁离子的存在,上述现象中不会出现铁离子,所以无论铁片是否被腐蚀,加入KSCN溶液后,均无红色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 D.K3[Fe(CN)6]是用于检测Fe2+的试剂,若铁片没有被腐蚀,则溶液中不会生成亚铁离子,则加入K3[Fe(CN)6]溶液就不会出现蓝色沉淀,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达120年,施工中对桥体钢构件采用了多种防腐蚀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防腐蚀原理主要是避免发生反应:2Fe+O2+2H2O=2Fe(OH)2 B.钢构件表面喷涂环氧树脂涂层,是为了隔绝空气、水等,防止形成原电池 C.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时需直接在钢构件上安装锌块 D.钢构件可采用不锈钢材料以减缓电化学腐蚀 【答案】C 【解析】钢构件的主要成分是铁单质,海水接近中性,故主要防止Fe发生吸氧腐蚀,A项正确;喷涂环氧树脂可防止Fe与空气、水等接触,从而避免Fe因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B项正确;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是将钢构件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使钢构件被迫成为阴极而受到保护,在钢构件上安装锌块属于牺牲阳极保护法,C项错误;使用不锈钢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电化学腐蚀,D项正确。 5.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的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粉,溶液恢复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褪色原因为I2被Fe还原 B.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 C.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 D.溶液恢复棕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