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7418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307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黑龙江省,第一,答案,试题,历史,次月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这反映了唐太宗 A. 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 B. 君主应该接纳臣民的谏议 C. 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根本 D. 充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 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A. 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B. 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C. 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 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3.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些留学生归国后,要求仿效中国。于是日本政府实行(  ) A. 农奴制改革 B. 大化改新 C. 明治维新 D. 建立政教合一 4. 明朝时,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积极应对,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A. 吴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创作《西游记》 B.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C.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D. 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 5. 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 ) A. 东西方交流的加深 B. 阿拉伯人勤奋善学 C.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D. 阿拉伯帝国的强大 6. 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 A. 尼罗河流域文学发达 B. 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 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 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 7. 古代西亚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推动这一文明成果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农业发展 B. 洪水泛滥 C. 军事扩张 D. 历法计时需要 8.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A. 维护人民利益 B. 追求公平与正义 C. 保护私有财产 D. 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9. “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A. 控制人们思想 B. 保存古代文化 C. 提供道德规范 D. 进行宗教迫害 10. 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 A. 内部人民起义 B. 殖民者入侵 C. 内乱分裂 D. 政治腐败 11. 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是(  ) A 种姓制度与佛教 B. 儒家思想与道教 C. 《荷马史诗》与基督教 D. 法老与金字塔 12. 15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