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8719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0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3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中,政治
  • cover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该框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个目题,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形成、特点及当代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能够对一些事件进行简单分析,但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学生求知欲强,对书本知识易接受和掌握,也愿意通过一些活动的方式获取知识。本堂课就根据他们这个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对第七课第一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从一般意义上认识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明确了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许多同学对个别意义上的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刻,尤其不能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缺乏高度的文化自信。本节课将从内容、特点、形成和当代价值等角度,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1)通过学习,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2)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3)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科学精神: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特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纹’以载道———藏着纹样里的中国浪漫 环节一:赏中国纹样,探中华文化之源 卷草纹 其以S形为骨架,辅以C形装饰,通过巧妙的花、叶、果实的填充,展现了自然的循环之美。这种连绵不断、波曲无尽的姿态,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持久,更寓意着人们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卷草纹由忍冬纹发展而来,忍冬纹随佛教艺术在我国兴起而出现,是一种外来样式,在南北朝佛教装饰中广泛使用并影响世俗装饰。南北朝后期与中国文化融合,逐渐演变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卷草纹样。历经朝代变迁和民族交流融合,唐代卷草纹广泛流行,多取牡丹枝叶,线条曲卷多变,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 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明清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中国风”热潮开始席卷整个欧洲,丝绸、茶叶、瓷器、漆器、家具、壁纸等中国产品大量涌入欧洲。中外文明再次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中国的卷草纹和欧洲的莨苕装饰也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合流。莨苕是原产自中东和地中海沿岸的草本植物,又名宿根草,带有紫色小花,叶子较大且非常锋利。茛苕装饰纹样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是一种建筑上的装饰元素,在此后的发展之中,莨苕装饰被大量运用于欧洲的的建筑雕刻、工艺美术之中。 议学活动一 任务:透过卷草纹样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并归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中华文化是在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的 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